酒东坳陷营尔凹陷下白垩统储层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吕成福;陈国俊;杜贵超;陈吉;韩小松;魏浩
  • 单位1: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9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孔隙演化;低孔、低渗;早白垩纪;营尔凹陷;酒泉盆地
  • 起始页:556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08ZX05025-006);2006年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联合资助
  • 刊名:沉积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3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 主编:孙枢
  • 电子信箱:cjxb@lzb.ac.cn
  • 网址:http://www.cjxb.ac.cn
  • 卷:28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71.066243
摘要
酒东坳陷营尔凹陷油气储层以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为特征,储层物性差严重制约着该区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本文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对该区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长石、硅质岩屑、石英和碳酸盐胶结物的粒间溶蚀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为主,纵向上在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顶发育有两个次生孔隙带。近物源快速堆积的沉积环境导致储层分选磨和圆差,矿物成分成熟度低,这是储层物性较差的根本原因。从成岩作用角度看,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物充填了大部分孔隙。胶结作用一方面充填于孔隙中使储层物性变差,另一方面义为后期溶蚀溶解奠定了物质基础。有机质热演化以及粘土矿物在成岩转化过程中释放的酸性水溶蚀及溶解作用产生大量次生孔隙,这是深部储层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