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盆地酒东坳陷下白垩统低孔渗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吕成福;秦长文;陈国俊;杜贵超;陈吉;韩小松;魏浩
  • 单位1: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9
  • 学历:博士
  • 职称:助理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低孔低渗;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储层物性;酒东坳陷
  • 起始页:939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08ZX05000-025);2006年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联合资助.
  • 刊名:天然气地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0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 主编:戴金星
  • 地址: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geogas@lzb.ac.cn
  • 网址:http://www.nggs.ac.cn
  • 卷:21
  • 期:6
  • 期刊索取号:P454.06 125-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酒东坳陷油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储层物性差严重制约着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该区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阶段和成岩作用类型及对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储层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和晚成岩B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近物源快速堆积导致储层分选和磨圆差,矿物成分成熟度低;在埋藏过程中,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根本原因;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分布不均并且与沉积环境有关,它们是造成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充填于孔隙中增强了储层抗压实能力,并为后期溶蚀溶解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酸性流体使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被溶蚀及溶解而产生大量次生孔隙,有效地改善了深部储层的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