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风险评估订定石化类有机污染场址整治标准的技术发展 案例探讨:受污染输储站的整治标准拟定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0
  • 作者:吴龙泉;郭盈显;陈琪璜;李建立;高志明;杨金钟;林进财
  • 单位1:中国石油公司石化事业部林园石化厂
  • 学历:研究博士生; 硕士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健康风险评估;污染场址矫正行动;场景资料;受体;传输机制暴露途径;场址概廓模式描述;风险基准筛选浓度;非关场址特性的风险基准筛选浓度;受污染储运站
  • 起始页:85
  • 总页数:14
  • 刊名:石油季刊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63
  • 卷:36
  • 期:4
  • 期刊索取号:P452.06167-22
摘要
1980年美国联邦政府设立超基金法案Superfund Law,早先的经验是由政府部门主导污染场址认定、评估及清理,充分参予整治计画研拟、设计复育处理技术及订定整治标准,自1995年以后逐步修正为以污染物对造成人民居住、生活及工作环境的危害度为评估标准,藉由科学方式将调查的环境数据、检测结果运用在健康风险评估规范或模式中进行评估。将结果当作场址特性,用于与居民沟通时量化的资料,协调讨论整治标准时的参考并当作主管机关核定整治目标的依据。
     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及常见的准则,如:美国试验及材料协会(ASTM)针对土壤及地下水可能遭受污染之场址研发之「风险基准矫正行动准则(RBCA)」,以因时因地制宜方式及层次式(Tiered Approach)精神进行评估有机污染场址,评估步骤及作法:(1)评析污染物:确认污染物种及途径(2)评估暴露:暴露场景及暴露时间、频率等计算合理暴露量(3)评定人体危险基准:分别以导致致癌机率及由非致癌因子引起慢性病,两方法推估(4)场址风险判定Characterize Site Risk整治目标。透过模式CSM设计及配合电脑软体系统运作,以受体为主角分别视:摄入/摄取、分食入、吸入)及皮肤接触为造成危害途径。推估风险并输出结果Output:致癌机率及预估非致癌危害商数之计算,通常致癌风险为10-6,非致癌以危险商数Hazard Quotient=1为基准。健康风险评估程序可能因区域特性需求的不同及使用的科学评估方法而异,可能存在有不准度及或然率问题,但整体上俱有一定意义。
     本文以某受污染储运站的整治标准拟定为例,该场址曾发现管线漏油事件,事件后立即进行紧急补漏作业,并委请国外顾问公司执行漏油回收抽取工作及污染范围调查之工作。积极执行漏油回收及控制,污染处理善后并设立了回收井及监测井,逐步规划该场址之污染整治以解决土地污染问题,目前已完成土壤气体抽除处理及生物处理设施之装置,预计三年内完成整治作业。本文主要就该场址现况及调查数据进行评估其风险基准整治浓度,探讨目标物种为石化类有机物BTEX及TPH,环境介质为土壤及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