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孙克勤;刘俊约;刘旭阳;李录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出生年:1955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甘肃;玉门;晚二叠世;肃南组;华夏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
  • 起始页:305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本文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编号KZCX2-YW-BR-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972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09YJA63015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资源环境管理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编号REM09003)。
  • 刊名:地质论评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3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任纪舜
  • 电子信箱:georeview@cags.ac.cn
  • 网址:www.geojournals.cn/georev
  • 卷:56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8208
摘要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甘肃玉门大山口上二叠统肃南组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含16属26种。根据植物分子的组成,植物群的时代属于晚二叠世早期,相当于二叠纪(三分)的吴家坪期( Wuchiapingian)。这些保存颇佳的植物化石对于研究华夏和安加拉两个植物区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古植物地理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