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003年厦门市湿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林巧莺;林广发;陈志鸿;杨陈照;游丽平
  • 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80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湿地;动态变化;遥感影像;厦门市
  • 起始页:298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1049)资助。
  • 刊名:湿地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2003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编:陈宜瑜
  • 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717
  • 电子信箱:wetlands@neigae.ac.cn
  • 卷:4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24.06 141
摘要
通过对厦门市1993年TM遥感影像和2003年ETM+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和数据统计,从湿地面积动态变化和湿地消长情况等方面,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标对1993~2003年期间厦门市的湿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3年期间厦门市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 103 hm2,其中有954 hm2(滩涂864 hm2)转变为非湿地,有l 149 hm2转变为人工湿地;而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2 775 hm2,其中养殖场面积从1993年的5 778 hm2迅猛增加到2003年的9 768 hm2,年均增长率为6.91%,水库与水塘和盐田则分别减少了961 hm2和254 hm2。有27.74%、11. 41%、9.33%和3.63%的养殖场面积分别是由非湿地、滩涂、盐田和水库与水塘转变而来的;有54.37%的盐田转变成了养殖场,有33. 24%、30.24%的红树林转变为非湿地、养殖场,有10. 35%、8.64%的滩涂转变为养殖场、非湿地。对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的分析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比较利益因素极大影响着厦门市湿地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