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特征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余泺;高明;慈恩;王子芳;魏朝富;徐畅
  • 单位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生年:1987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矿化;硝化;免耕;水旱轮作;常规平作
  • 起始页:733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BA7B09;2007BAD87B10)
  •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92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土壤学会
  • 主编:李定强;赵其国
  • 电子信箱:editor@jeesci.com
  • 网址:http://www.jeesci.com
  • 卷:19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90.6107-3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为探讨长期定位试验田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特征,采用室内恒温通气培养法,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5%条件下,测定不同耕作方式下表层土壤(0~20cm)在不同温度下的NH+4和NO-3含量,并计算氮素矿化量和硝化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均增强,几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均表现为35℃>30℃>25℃。保护性耕作与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之间的矿化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垄作免耕>厢作免耕>水旱轮作>常规平作。土壤氮素最终硝化率达到了60%~80%,表现为常规平作最高,水旱轮作次之,厢作免耕最低。矿化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对数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r2=0.97,r2=0.96,pH是影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硝化率与土壤pH成显著正相关,r2=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