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9年6月两次强对流天气成因对比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2009年6月4日和5日是两次由同一东北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但两次产生的天气实况差异较大。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两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热力和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东北冷涡天气背景下,由于中低层温湿场配置不同、中低层系统不同、能量上的差异等,导致我市天气不同;强对流天气与θse高能区和不稳定区、K指数场的高值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或中尺度气旋、强上升运动、较好的散度场配置、比湿场的大值区及风速风向的较强垂直切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1)4日和5日东北冷涡虽然位置稳定少动,但强度4日明显强于5日;500和700hPa上4日强对流天气发生前上游地区存在冷式切变线,而5日一直为西北气流影响;850hPa上4日我市存在辐合线,5日不存在;地面图上,4日在上游地区形成了强的辐合线,继而发展成中尺度气旋并移动到我市上空,之后虽然气旋减弱消失但生成了强的辐合线,造成了我市的雷暴、短时暴雨82.5mm(3小时)及冰雹(8、15、23mm);5日只受到辐合线的影响,因此天气过程也较4日弱,只出现了17.9m/s的雷雨大风和15.2mm的降水。(2)4日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地面总能量Tt高于5日,且4日强对流过程发生前Tt是增强的,而5日则是减弱的,能量上的差异也是造成两次过程差异的原因之一。(3)当强对流天气发生前,4日和5日K指数均急剧增加,4日增加幅度大于5日,且最大值也大于5日。(4)对比4日和5日的不稳定能量,发现4日14时500hPa与700、850hPa之间均不稳定,而5日则只有500hPa与700hPa之间是不稳定的。这也是造成两次对流差异的原因。(5)虽然在这两次强对流过程中,辐合最大值出现的高度均为近地面层,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度4日远远高于5日。(6)强对流发生前上升运动的高度4日高于5日,上升运动的强度4日是5日的2倍多。(7)对比两次过程的垂直风廓线图可知:无论是风速还是风向的垂直切变4日都比5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