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性没食子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氧化胁迫效应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孙雪梅刘碧云鲁志营吴振斌
  • 会议时间:2014-09-01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 焦性没食子酸 ; 抑藻机理 ; 氧化胁迫效应
  • 作者单位:孙雪梅,鲁志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刘碧云,吴振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 母体文献:第二届全国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二届全国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
  • 会议地点:银川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Q9;TQ2
摘要
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分泌的焦性没食子酸是一种抑藻效应较强的化感物质,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藻机理,分别于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进行12h不同浓度焦性没食子酸的暴露,研究藻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及羟自由基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膜损伤的情况.结果显示,0.5mg/L焦性没食子酸能诱导藻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水平的显著性上升(P<0.01);过氧化氢及羟自由基水平、SOD活性均随焦性没食子酸浓度的升高而升高;MDA含量和用以表征细胞膜损伤情况的碘化丙啶(PI)荧光强度分别在0.5 和1mg/L的焦性没食子酸暴露浓度下出现显著升高(P<0.05).较低浓度的焦性没食子酸就能诱导藻细胞产生活性氧,进而引发脂质过氧化并造成藻细胞膜的损伤,这证实了氧化胁迫效应是化感物质抑藻的重要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