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创新发展与学术话语体系建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 作者:刘昌明 ; 孙通
  • 英文作者:Liu Changming;Sun Tong;
  •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思想 ; 学理化 ; 话语体系
  • 中文刊名:DSSH
  • 英文刊名:Issues of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 机构: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5
  • 出版单位: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 年:2019
  • 期:No.139
  • 基金: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17RWZD18)
  • 语种:中文;
  • 页:DSSH201901003
  • 页数:11
  • CN:01
  • ISSN:37-1065/D
  • 分类号:23-33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体系。习近平外交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源自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理念与实践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同时也是对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和超越,具有更强的国际复合视野、进程导向和责任意识。面对当前中国外交思想研究学理化不足等困境,国内学界应当遵循人文社科理论研究的一般性路径,从问题化、方法化、概念化、体系化四个维度递进推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从而进一步深化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研究。
        
引文
(1)参见韩德学:《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构建》,载《东北亚论坛》2019年第1期;周敏凯:《加强国际关系领域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提升中国话语权的理论思考》,载《国际观察》2012年第6期。
    (2)人民网:《习近平系统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625/c1002-30082065.html。
    (3)栾建章:《深入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五个维度》,载《光明日报》2018年8月15日。
    (4)孙吉胜:《传统文化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载《外交评论》2017年第4期。
    (5)人民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外交开辟新境界》,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19/c40531-29714966.html。
    (6)邢丽菊:《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载《东北亚论坛》2018年第6期。
    (7)孙通、刘昌明:《国际秩序观塑构中的文化特质——兼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渊源》,载《太平洋学报》2019年第2期。
    (8)新华网:《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全文)》,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19/c_1120340081.htm。
    (9)人民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外交开辟新境界》,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19/c40531-29714966.html。
    (10)人民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613/c40531-30054117.html。
    (11)苏格:《中国外交的伟大历史征程》,载《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第5期。
    (12)新华网:《习近平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17/c_1120486809.htm。
    (1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
    (14)人民网:《习近平主席将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阐述新发展观,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916/c1002-27594683.html。
    (1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35-536页。
    (16)王帆、凌胜利:《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2页。
    (17)新华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18)吉尔平、克莱斯纳等现实主义学者主要从把霸权体系与国际秩序稳定、国际规则与霸权护持角度为美国霸权合法性提供学理性支撑。参见:[美]罗伯特·吉尔:《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Stephen Krasner,International Regimes,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3;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等自由主义学者主要从国家制度、软实力和霸权护持之间关系的视角进行研究。甚至连温特的建构主义的思想都被认为是美国式的自由建构主义,表现的是一种自由派的意识形态。甚至还有学者认为,温特提出的康德文化的根本在于以霸权体系价值观念为核心重新整合世界的观念结构,以便在这种基础之上建立普世性集体认同。Samuel Barkin,“Realist Constructivism,”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Vol.5,No.3,2003,pp.325-342;Samuel J.Barkin,“Realist Constructivism and Realist-Constructivisms,”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Vol.6,No.2 ,2004,pp.348-352.
    (19)王帆、凌胜利主编:《中国角色、中国方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年版,第17页。
    (20)人民网:《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25/c40531-20902911-2.html。
    (21)转引自章前明:《中国视阈中的公正合理国际秩序》,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22)人民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119/c416882-29775965.html。
    (23)金正昆:《现代外交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9年版,第114页。
    (24)Ken Hyland,“Academic discourse,” In Hyland,K.& Partridge,B.(eds.) Continuum Compan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Continuum,2011,pp.171-184;金正昆:《现代外交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页。
    (25)杨洁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话语权的使命与挑战》,载《国际问题研究》2016年第5期。
    (26)郑永年:《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第1-133页。
    (27)郑永年:《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28)人民网:《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1031/c40531-30374249.html。
    (29)人民网:《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2.html。
    (30)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学派成果可参见:阎学通:《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载《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5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课题组:《海纳百川、包容共生的“上海学派”》,载《国际展望》2014年第6期;秦亚青:《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秦亚青:《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2期;Tang Shiping,“Social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From Mearsheimer to Jervis,”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Vol.16,No.1,2010.
    (31)人民网:《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html。
    (32)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3)人民网:《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728/c40531-28590893.html。
    (34)秦亚青、阎学通、张文木、时殷弘、冯绍雷:《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笔谈》,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35)宋伟:《核心概念创造与中国国关系理论的发展》,载《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第4期。
    (36)刘鸣主编:《中国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前沿:探索与发展》,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2页。
    (1)栾建章:《深入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五个维度》,载《光明日报》,2018年8月15日。
    (2)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的理论渊源、理念内涵、理论与实践价值、外交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苏长和:《从关系到共生——中国大国外交理论的文化和制度阐释》,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1期;杨洁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构建方向》,载《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3期;张清敏、田田叶:《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中的文化因素》,载《国际论坛》2016年第2期;邢丽菊:《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的传统文化内涵》,载《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3期;吴志成、吴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3期;左凤荣:《习近平外交新理念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6期;金应忠:《从“和文化”到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载《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周敏凯:《加强国际关系领域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提升中国话语权的理论思考》,载《国际观察》2012年第6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