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意蕴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Implication of the “People's Army” in the Shanxi-Chahar-Hebei Border Area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 作者:刘意
  • 英文作者:Liu Yi;
  • 关键词:子弟兵 ; 晋察冀 ; 抗战时期 ; 八路军
  • 中文刊名:DANG
  • 英文刊名:Literatur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党的文献
  • 年:2019
  • 期:No.193
  • 基金: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晋察冀日报》与‘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DANG201901024
  • 页数:6
  • CN:01
  • ISSN:11-1359/D
  • 分类号:119-124
摘要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赋予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新的内涵,"太行山上的铁的子弟兵"在晋察冀边区广泛流传,是"人民子弟兵"作为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代名词的重要渊源之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政治报刊和政治教材对晋察冀边区"子弟兵"内涵给予界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就是边区的子弟兵。抗战年代边区老百姓口述和以"子弟兵"为主题的抗战歌曲,彰显了"子弟兵"内涵的人民诉求,反映了边区子弟兵的优秀和军民一家亲的血肉联系。考察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意蕴,启示我们,今天人民要获得群众由衷认同,构建强军兴军生命线,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发展创新。
        
引文
[1]《抗敌报》1939年5月28日。
    [1]《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329页。 
    [2]《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76页。
    [3]《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2册,第186页。 
    [4]《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1册(文献选编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316页。
    [5]《八路军·文献》,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页。 
    [6]《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1册(文献选编上),第52页。 
    [7]《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9页。 
    [8]李公朴:《华北敌后——晋察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39页。
    [1]《晋察冀日报》1941年4月25日。 
    [2]《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15日。
    [3]《晋察冀日报》1942年9月1日。 
    [4]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辑部编《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页。 
    [5]顾棣、方伟:《中国解放区摄影史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29页。
    [1]《华北敌后——晋察冀》,第28页。 
    [2]裴世昌:《晋东南子弟兵的创立及其经验》,《八路军军政杂志》1941年第3卷第4期。 
    [3]政协河北省委员会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汇编》(下),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780页。 
    [4]《八路军·文献》,第486页。
    [5]裴世昌:《晋东南子弟兵的创立及其经验》,《八路军军政杂志》1941年第3卷第4期。 
    [6]《抗敌报》1939年5月30日。 
    [7]王恩茂:《王恩茂日记——抗日战争》(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463-464页。
    [1]周而复:《解放区晋察冀行》,上海杂志书报联合发行所1949年版,第36页。 
    [2]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史史料编辑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第2册,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408页。 
    [3]阚培桐:《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卷一,星克尔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08页。 
    [4]阚培桐:《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卷一,第209页。
    [5]《晋察冀日报》194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