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社到水沫社——对施蛰存文学社团活动的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徐晓红
  • 关键词:施蛰存 ; 兰社 ; 水沫社 ; 新旧我无成见 ; 哈姆生 ; 世界文学
  • 中文刊名:ZXZ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Studies
  • 机构:日本东京大学;
  • 出版日期:2015-04-18
  • 出版单位:现代中文学刊
  • 年:2015
  • 期:No.35
  • 基金:东京大学文学部,博士学术研究基金“青年研究者奖励费”的研究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ZXZD201502006
  • 页数:9
  • CN:02
  • ISSN:31-2026/G4
  • 分类号:49-57
摘要
为探究施蛰存文学创作创作的源头,本文参照第一手史料,对施蛰存早期从鸳鸯蝴蝶派的"新秀"成名于杭州到创办青凤文学会、璎珞文学社、水沫社时期的文学活动进行梳理,并对他文学翻译和创作并重的原则,以及将"新旧我无成见"贯穿于创作过程的做法进行一新的解读。
        
引文
1《兰友》是上海图书馆张伟先生在徐家汇藏书楼发现的。张伟;《蹒跚在新旧文学之间》,《文艺报》,1987年7月8日;张伟:《著名作家、出版家报刊题跋录》,《出版史料》,1989年第3、4期合刊。
    2朱健国:《施蛰存的第五扇窗户》,《文学自由谈》,2004年第98期,转引自陈子善:《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蛰存》,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第330页。
    3在吴福辉绘制的“五四主要文学社团”的版图上,同时出现兰社与上海的鸳鸯蝴蝶派社团青社,这可视作为对鸳鸯蝴蝶派社团的重视。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4茅盾:《导言》,茅盾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页。
    5星社中最年轻的姚赓夔、黄转陶后来加入兰社,在上海、杭州发起微社、元社,出版了《微光》、《癸亥》等刊物。关于青社是在上海由包天笑等“集合了几个小说家同志”成立的,“规定每月开聚餐会一次”,后来由毕倚虹提议出一张周刊,得到大家的赞同,在第二次茶话会上就决定了,并将周刊命名为《长青》,西名《Even Green》。《长青》的发行所设在上海英租界棋盘街著易堂书局内,编辑所设在上海爱尔近路庆祥里159号半青社社员包天笑的寓所。天笑:《本刊的缘起》,《长青》,1922年9月3日第1期。《长青》在10月1日出版了第5期后停刊,继《长青》由上海新码头里小桥头良晨好友社发行了青社同人刊物《良晨》、《最小》。参见徐晓红:《青社同人刊物〈长青〉》,《新文学史料》,2011年第4期。
    6梦鸥生:《卡党小传摘误》,《世界小报》,1923年9月1日第197号。
    7详见《申报》1919年5月12日《国耻纪念日之闻见》、1919年5月15日《松江函请提倡国货》、1919年5月28日《江苏第三中学罢课宣言》,以及《民国日报》1919年6月9日《松江罢市之第二日》、1919年6月12日《省立第三中学校之义勇队》、1922年2月24日《苏三中小风潮旋熄》等。
    8黄厚生:《评改制后的〈小说月报〉》,《良晨》,1922年5月21日第2期。
    9梦鸥生:《卡党小传摘误》,《世界小报》,1923年9月1日第195号。
    10《兰友》在出版了第17期后停刊。关于未出版的第18期《兰友》,有如下的介绍,“兰友第十八期起增加篇幅。多登小说及杂论。改为四十八行云”(绿:《文坛消息》,《绿痕》,1923年7月11日第2期);“第十八期非战小说号里。梦鸥做了一篇。《非战之牺牲者》”(马鹃魂:《谈谈笑笑》,《世界小报》,1923年8月26日第192号)。另外,关于上海图书馆未收藏的《兰友》第1期内容,笔者发现有介绍如下:“兰友旬刊第一期是一篇出版的话。和七篇小说。最精力杰构。笔墨深刻的。就是施青萍的几种不相同的笑”(钟韵玉:《饭后闲评》,《绿痕》,1923年9月5日第7期)。
    11修复:《小消息》,《时报》,1923年8月8日。
    12《文坛消息》,《兰友》,1923年5月1日第11期。
    13组农:《许指严》,《小说日报》,1923年1月7日;钱唐邮《新旧文学的我见》,《兰友》,1923年6月1日第15期。
    14鸥:《文坛消息》,《兰友》,1923年6月11日第15期。
    15小说痴:《说林片集》,《微光》,1924年4月23日第1期。
    16谢鄂常:《杭州的报屁股》,《世界小报》,1923年7月12日第146号。
    17阿猫(钟韵玉):《谈谈杭州的小报》,《绿痕》,1923年8月16日第5期。
    18《文坛消息》,《绿痕》,1923年8月24日第6期。
    19鹃魂:《编余剩语》,《妇女旬刊》第58号“秋季小说号”。
    20亭:《无轨列车与其它》,《申报》1928年9月17日。
    21例如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王家贵等:《上海大学:1922—192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上海大学史料》,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等,其中有对青凤文学会的介绍。
    22朱健国:《施蛰存的第五扇窗户》,《文学自由谈》2004年第98期,转引自陈子善编:《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蛰存》,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第33页。
    23恽代英:《文学与革命》,《中国青年》,1924年5月17日第31期。
    24《世界小报》是小世界游艺场发行的一份文艺小报,主要介绍游艺场的讯息,也有一些小说杂作,编辑为姚民哀、张丹斧。施蛰存曾以“青蘋”、“施青萍”、“施眉子”等笔名频繁见报。
    25徐碧波:《覆施青萍书》,《世界小报》,1925年4月30日第673号。
    26朱健国:《施蛰存的第五扇窗户》,《文学自由谈》2004年第98期,转引自陈子善编:《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蛰存》,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第33页。
    27 1924年3月20日《创造周报》第46号刊登的启事:“施先生:小说稿已奉读,请把住址示我。沫若。”
    28沈子成:《记水沫社》,《小说月报》,1944年第41期。
    29面对周夫人对“我”痴热的注视,中年的“我”对当年“我”的无动于衷,发出以下的感慨:“饶恕我不过是一个痴默的孩子!”(1926年的版本);“饶恕我不过是一个天真的孩子”(1929年收入《上元灯》时的版本)。
    30陈国球:《从“惘然”到“惆怅”——试论〈上元灯〉中的感旧篇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第4期。
    31分别参见《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2月18日、1925年6月24、27日。
    32叶秋原:《无轨列车与其它——介绍第一线书店》,《申报》,1928年9月17日。
    33沈子成:《记水沫社》,《小说月报》,1944年第41期。
    34《书业别讯》,“水沫书店来函摘刊”,《草野》,1930年11月10日。
    35吴福辉:《施蛰存——对西方心理分析小说的向往》,曾小逸编:《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36#12
    37挪威语原文题目为Livets r(?)st,短篇小说集Kratskog(1903)中收录。最早的中译本(梅川译)刊登在《朝花》,1929年第6期。
    38徐晓红:《未亡人的生之呼声——哈姆生、显尼志勒#12
    39 From the Unconscious Life of the Mind,1890(初出不详)。转引自何成洲:《对话北欧经典——易卜生、斯特林堡、哈姆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页。
    40徐碧波:《浪漫谈》,《世界小报》,1923年10月30日第257号。
    41原题《Le Retour》。沈泽民译:《小说月报》,第12卷第12期;李青崖译:《东方杂志》,第21卷第19期。
    42“王任叔先生来信”,《作者·读者·编者》栏,《新小说》,1936年第3期。
    43《编辑后记(二)》,《文学杂志》,1937年第1卷第2期。
    44谢鲁勃:《我眼中的杭州诗意》,《美文》,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