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思路——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ath Selection and Policy Thinking for Promoting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mposi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 作者:宋迎昌
  • 英文作者:SONG Ying-chang;Institute for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 ; 路径选择 ; 政策思路
  • 英文关键词: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mposition;;path selection;;policy thinking
  • 中文刊名:HSX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2-18 10:17
  • 出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1;No.238
  •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2018CHSCX003)的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HSXX201901014
  • 页数:6
  • CN:01
  • ISSN:33-1347/C
  • 分类号:136-141
摘要
文献梳理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中国的一个热点研究议题。城乡融合与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相比,有更深刻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蕴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自觉服从城镇化规律;要强化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要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选择"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路径;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条件,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
        Literature review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mposition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China,which has deeper scientific and epochal implications tha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mposition,we should consciously follow the objective law of urbanization;strengthen the top-down system design;choose the path of "a gradual implementation from easy to difficult based on country's financial capacit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st savings;and adopt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ls and polic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velopment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引文
[1]B.Dabson,Rural-Urban Interdependence:Why Metropolitan and Rural America Need Each Other,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07.
    [2]E.Mylott,Urban-Rural Connection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Laryngoscope,2009,52(10).
    [3]L.L.Ndabeni,An Analysis of Rural-Urban Linkag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olicies That Sustain Development in a Space Continuum,http://www.cogta.gov.za/cgta_2016/wp-content/uploads/.
    [4]王羽强:《国外“城乡统筹”研究现状及经典理论述评---基于EBSCO及牛津期刊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前沿》,2012年第7期。
    [5]盛辉:《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及其时代意蕴》,《改革与战略》,2018年第1期。
    [6]吕萍:《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对新时代的启示》,《黑龙江日报》,2018年6月19日。
    [7]董自敏:《马恩城乡融合理论概述》,《商》,2015年第5期。
    [8]陈钊、陆铭、许政:《中国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未来之路:城乡融合、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
    [9]李文宇:《城乡分割会走向城乡融合吗---基于空间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财经科学》,2015年第6期。
    [10]陈艳清:《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兼谈城乡融合的五种模式》,《中国农垦》,2015年第9期。
    [11]徐祥临:《新时代城乡关系与推进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历史性贡献》,《国家治理》,2018年第2期。
    [12]何红:《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与路径分析》,《农业经济》,2018年第2期。
    [13]郑新立:《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14]李红玉:《城乡融合型城镇化---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模式研究》,《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9期。
    [15]单菁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走城乡融合型绿色城镇化道路》,《环境经济》,2016年第3期。
    [16]陈峰燕:《构建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体系》,《中国商论》,2018年第11期。
    [17]党国英:《乡村振兴长策思考》,《农村工作通讯》,2017年第21期。
    [18]党国英:《振兴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探讨》,2018年第1期。
    [19]陈明星:《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蕴与政策取向》,《城乡建设》,2017年第23期。
    [20]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地理学报》,2018年第4期。
    [21]吕风勇:《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途径在于城乡融合》,《中国国情国力》,2018年第6期。
    [22]付翠莲:《新时代以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目标、难点与路径》,《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23]陈荣卓、李梦兰:《城乡关系视域下撤村并居社区的融合性治理》,《江汉论坛》,2018年第3期。
    [24]郑风田、杨慧莲:《村庄异质性与差异化乡村振兴需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25]周凯:《城乡融合的制度环境及其影响》,《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第9期。
    [26]陈明星:《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长效机制》,《区域经济评论》,2018年第3期。
    [27]姜长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区域经济评论》,2018年第3期。
    [28]周新秀、刘岩:《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山东省为例》,《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