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害给付之损害赔偿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iscussion on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 作者:马珂君
  • 英文作者:MA Ke-jun;
  • 关键词:加害给付 ; 侵权责任 ; 固有利益 ; 损害赔偿 ; 请求权竞合
  • 中文刊名:SXZF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Politics and Law Institute for Administrators
  • 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22
  • 出版单位: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2;No.116
  • 语种:中文;
  • 页:SXZF201903017
  • 页数:4
  • CN:03
  • ISSN:14-1246/D
  • 分类号:64-67
摘要
加害给付不同于瑕疵给付和对附随义务的违反,其是指债务人未依债之本旨所为给付而损害债权人固有利益,同时可能导致履行利益受损的违约形态。加害给付情形下,仅针对债权人的固有利益,形成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债权人履行利益的损失可依合同请求损害赔偿,二者并行不悖,形成请求权聚合。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时,两种请求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时效、损害赔偿范围、免责情形等多个方面。
        
引文
[1]王荣珍.对加害给付概念与救济的再思考[J].政法论坛,2005(5).
    [2]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王聪,陈民.论加害给付的法律救济途径[J].前沿,2012(4).
    [4]朱晓喆.瑕疵担保、加害给付与请求权竞合---债法总则给付障碍中的固有利益损害赔偿[J].中外法学,2015(5).
    [5]黄茂荣.债法总论(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刘芳.加害给付救济模式之建构---以合同法的适用为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2(12).
    [7]黄茂荣.债法总论(一)[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卷)[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9]韩世远.合同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10]梁慧星.论产品制造者、销售者的严格责任[J].法学研究,1990(5).
    [11]叶名怡.违约与侵权竞合实益之反思[J].法学家,2015(3).
    [12]余延满,冉克平.违约行为引起的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J].法学论坛,2005(1).
    [13]韩世远.违约损害赔偿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