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雇佣关系中的权宜理性——以鲁东A村烟草种植户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Quanyi Rationality”of Rural Employment Relationship——Based on Tobacco grower of A Village in Shandong East
  • 作者:任宇东
  • 英文作者:REN Yu-dong;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ohai University;
  • 关键词:权宜理性 ; 雇佣关系 ; 农村社会 ; 人情 ; 利益关系 ; 烟草种植户
  • 英文关键词:Quanyi Rationality;;Employment relationship;;Rural social;;Human relations;;interests relationship;;Tobacco grower
  • 中文刊名:HNN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5-08-28
  • 出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5
  • 期:v.16;No.103
  • 语种:中文;
  • 页:HNNS201504008
  • 页数:8
  • CN:04
  • ISSN:43-1325/C
  • 分类号:51-58
摘要
基于鲁东地区A村烟草种植大户雇工的典型考察发现,农业生产中雇佣关系的维持离不开农村社会人情与利益的支持,雇佣关系呈现一种"权宜理性"。与经济理性不同,"权宜理性"存在不同形态,随着时间、场域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雇主在面对熟人时,往往强调雇主与雇工之间关系的远近,用关系拴住雇工;雇主在面对外村人或者陌生人时,则强调经济利益,用经济利益来维持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在雇佣关系的场域中,权宜理性是有范围和边界的,其实质是社会关系的再平衡。
        Based on Shandong East A typical village visits tobacco grower workers found support for the maintenance of rural society is inseparable from huma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presents a "Quanyi Rationality". And different from economic rationality, "Quanyi Rationality" there are different forms, over time, change field and object change. Employers in the face of an acquaintance, tend to emphasiz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employee, with the employee relations leash; employers in the face outside the village, or a stranger, the emphasis on economic interests with economic interests to maintain cooperation among themselves relationship. In the Field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there is a rational expedient scope and boundaries, and its essence is a rebalancing of social relations.
引文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45.
    [2]杨善华,侯红蕊.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J].宁夏社会科学,1999(6):51-58.
    [3]陈俊杰,陈震.“差序格局”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8(1):197-198.
    [4]徐晓军.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J].浙江学刊,2001(4):78-79.
    [5]林聚任.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重建——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82-83.
    [6]周邦君.清代四川农村雇工问题:一个乡土角度的考察[J].古今农业,2005(4):75-77.
    [7]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2-163.
    [8]Kipin s,A.B.Producing Guanxi:Sentiment,Self,and Subcultur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M].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7:28.
    [9]严霞,王宁.“公款吃喝”的隐性制度化——一个中国县级政府的个案研究[J].社会研究,2013(5):19.
    [10]折晓叶.村庄的再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52-54.
    1“走关系”是指雇主主动与雇工拉关系,说好话,但“关系”的效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 “老少爷们”具有浓厚的当地色彩,是指彼此之间的地位平等,互相尊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算是比较要好的朋友,表示彼此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
    3 韦伯提出的社会行动的四种纯粹类型:目的理性、价值理性、情感式、传统式。“权宜理性”主要含义是:人情与利益关系之间的相协调,主要表现为讨价还价与协商。“权宜理性”也比较符合目前市场化条件下农村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运行规则。
    4 “权宜”俗称“权宜之举”,是指灵活变通、暂时合适的意思,而“权宜状态”是指合适、效益优化的状态,在本文中,“权宜状态”是指雇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人情与利益经过互动所形成的一种效用状态。
    5 “窝工”具有一定的口语化色彩,是指雇工在做工时偷懒、不认真做,尤其是雇主的亲戚在偷懒时,对于雇主效益的影响较大。
    6 “老板”在本文中并非指私营企业主,而是指雇主在做工过程中摆架子,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对雇工具有命令的口吻。
    7 “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具有一定的口语化色彩,在广大乡村中,流传着“亲兄弟还得明算账”,但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兄弟姐们等亲戚之间真的能明算账吗,如果真的明算账就会显得自己很小气、不讲亲情。
    8 “套近乎、拉关系”与前述“走关系”的意思一致。
    9 “拴住”并非贬义词,是指雇主运用经济利益或者人情策略来维系与雇工的关系。
    10 “资本”可分为两类“先赋性资本”和“获致性资本”,“先赋性资本”是指雇工依靠血缘与地缘关系获得的社会资本,而获致性资本”是指雇主通过政治地位、经济实力来获得的关系资本,体现了雇工对于社会关系网络的编织能力。资本容量并非量化概念,而是一个感官概念,具有吸引雇工的能力,指雇主所拥有的经济条件、政治地位与关系强弱对于雇工的综合吸引力。
    “讨好”具有一定的谄媚色彩,是指雇工不仅基于雇主政治地位的考虑,为了自己能够在村里好办事,也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才到雇主家里做工。
    “做人水平”指的是雇主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俗称“好人缘”,这不仅与雇主的性格特质有关,也与雇主的个人能力有关。而“会做人”是指雇主的人缘好,关键时候能够有人帮他。
    “人情比较优势”是指雇主对雇工人情资本的投入。
    “势力范围”是建立在雇主之间默契程度基础上的,在文中指雇主所拥有的工作团队、人员配置。时间长了,便形成了某些雇工专门为某个雇主做工,雇工一般不会跳槽,雇主也不会去染指其他雇主的雇工,因为这是有代价的,除非在农忙时节。“势力范围”也具有伸缩性,用它来表示雇主之间竞争与雇工的稳定性是恰当的。
    “经济理性”是指个体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追求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人人为自己。而乡土社会中,人们强调互相之间的伦理义务。“权益理性”介于经济利益与伦理义务之间的之中状态,强调人情与利益的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