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社区及其现实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piritual community and its Realistic Meaning
  • 作者:赵利生 ; 马志强
  • 英文作者:Zhao Lisheng;Ma Zhiqiang;
  • 关键词:社区 ; 共同体 ; 多元文化 ; 精神社区
  • 中文刊名:GSSH
  • 英文刊名:Gansu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3-25
  • 出版单位:甘肃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39
  • 基金: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模式研究”(2016YB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多元规范的民族差异、整合及取向研究”(16JJD850002)
  • 语种:中文;
  • 页:GSSH201902014
  • 页数:8
  • CN:02
  • ISSN:62-1093/C
  • 分类号:92-99
摘要
在梳理社区、共同体等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变迁的现实,界定了"精神社区"的概念内涵及其现实类型,认为精神社区是一个复合式的社区概念,有其独特的社区特征,又非完全与传统社区相分离。在如今急遽变化的社会中,传统的地域社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精神社区应运而生,并在社会中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因此,在当前多元文化的社会生境中探讨精神社区的内涵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引文
[1]胡申生.社区词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7.
    [2]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R.E.帕克,E.N.伯吉斯,R.D.麦肯齐.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M].宋俊岭,郑也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1-92.
    [5]姜振华,胡鸿保.社区概念发展的历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02(4):121-124.
    [6]亚历克斯·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M].陈观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01-102.
    [7]徐震.社区与社区发展[M].台北:正中书局,1980:31-33.
    [8]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85-186.
    [9]宋超英,曹孟勤.社会学原理[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239.
    [10]张研.试论清代的社区[J].清史研究,1997(2):1-11.
    [11]冯湖.宋代的城市精神社区[J].社区,2001(8):54.
    [12]马强.流动的精神社区——人类学视野下的广州穆斯林哲玛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3]杰拉德·德兰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知识、权力与自我[M].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73.
    [14]亚当·库珀,杰西卡·库珀.社会科学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124.
    [15]黎熙元,陈福平,童晓频.社区的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再整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05.
    [16]杨建新.论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J].中国民族学集刊,2008(2):1-8.
    [17]桂勇,黄荣贵.城市社区:共同体还是“互不相关的邻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36-42.
    [18]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24-27.
    [19]李志刚,薛德升,Michael Lyons, Alison Brow.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8(2):207-218.
    [20]周敏.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M].鲍霭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5.
    [21]保罗·霍普.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M].沈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前言7.
    [22]张勇,张珺.中国人的新型生活共同体[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44.
    [23]丁元竹.社会发展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90.
    [24]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57.
    [25]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前言2-3.
    [26]博克.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M].余兴安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序言4.
    [27]吕青.行动构建:共同体的超越与赋义[J].甘肃社会科学,2017(2):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