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系考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Research on the Generation of Zeng King
  • 作者:黄尚明
  • 英文作者:Huang Shangming;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曾国 ; 世系 ; 南宫括 ; ;
  • 英文关键词:the generation of Zeng kings;;Nangongkuo;;Zenghoujian;;Zenghoukang
  • 中文刊名:HZS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楚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11-21
  • 出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57;No.256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曾国历史文化及其与鄂;楚关系研究(15BZS03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周代汉淮地区列国青铜器和历史地理综合整理与研究(15ZDB032)”
  • 语种:中文;
  • 页:HZSD201806019
  • 页数:8
  • CN:06
  • ISSN:42-1040/C
  • 分类号:147-154
摘要
随着新的考古资料被发现,曾世系的再研究很有必要。曾国的始封者为南宫括,但南宫括并未赴任,文峰塔编钟铭文中的伯括和南公是同一个人,南公并不是南宫毛,曾国的始封时间为成王时期。"曾伯陭"仅是"曾伯",不是曾。"曾子"也不是曾,把"子"当作曾的私名是站不住脚的,"曾子"意为"曾子"或"曾公子",只是未写出"曾子"的私名。擂鼓墩二号墓墓主人不是曾,而可能是曾夫人。根据新的考古资料,在原知曾世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曾谏、曾犺、曾宝、曾得、文峰塔M4墓主人(不知名字的曾)、曾丙。目前得知的曾世系比以前有所增加,但依然不够全面。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generation of Zeng Kings according to the new archaeological data.The paper thinks the Zeng’s first king was Nangongkuo(南宫括)who didn’t go to his appointed post.Bokuo(伯括)and Nangongkuo is the same person.Nangong isn’t Nangongmao(南宫毛).The starting time of Zeng state is in the period of King Cheng of Zhou(周成王).The Zengboqi(曾伯陭)is "Zengbo"and isn’t the king of Zeng.The Zenghouzi(曾子)isn’t the king of Zeng.Zenghouzi(曾子)means Zengzi(曾子)or Zenggongzi(曾公子).The dead in Leigudun’s second tomb isn’t the Zeng’s king but may be his wife.According to the new archaeological data,Zenghoujian(曾谏),Zenghoukang(曾犺),Zenghoubao(曾宝),Zenghoude(曾得),the dead in Wenfengta M4(文峰塔M4 墓),Zenghoubing(曾丙)are supplemented to the old generation of Zeng kings.Now we know more Zeng’s kings,but we don’t know the other kings buried in the grave.
引文
(1)(17)(51)张昌平:《曾国青铜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344-359页,第355-259页,第111、246-248页。
    (2)(7)(14)罗运环:《新出金文与西周曾》,《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3)方勤:《曾国历史的考古学观察》,《江汉考古》2014年第4期。
    (4)王世民:《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爵称》,《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
    (5)(15)黄凤春、胡刚:《说西周金文中的“南公”---兼论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的族属》,《江汉考古》2014年第2期。
    (6)李学勤:《试说南公与南宫氏》,《出土文献》第六辑,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
    (8)黄凤春、胡刚:《说西周金文中的“南公”---兼论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的族属》,《江汉考古》2014年第2期;《再说西周金文中的南公---二论叶家山西周墓地的族属》,《江汉考古》2014年第5期。
    (9)沈长云:《谈曾铜器铭文中的“南公”》,《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1期。
    (10)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M65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1年第3期。
    (1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11期。
    (1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M28发掘报告》,《江汉考古》2013年第4期。
    (13)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年。
    (16)(20)襄樊市考古队等:《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9-58、322-324页,第297-321页,图版二十、二十一。
    (18)方勤:《曾国历史的考古学观察》,《江汉考古》2014年第4期。
    (19)田海峰:《湖北枣阳县又发现曾国铜器》,《江汉考古》1983年第3期。
    (21)方勤、吴宏堂:《穆穆曾---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年,第187-204页。
    (22)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7册第56-71页。
    (23)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3册第383-390页。
    (24)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9册第186-193页。
    (25)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3册第478-484页。
    (26)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册前言第1页。
    (27)项章:《随州博物馆藏曾匋鼎》,《文物》2014年第8期。
    (28)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4册第432-435页、第10册第317-320页。
    (29)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3册第290-291页。
    (30)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册第202-207页。
    (31)李守奎:《楚文字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24页。
    (32)(33)(36)容庚:《金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68页,第525页,第516-525页。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9.4422.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60页。
    (35)方勤:《曾国历史与文化研究》,2018年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73、74页。
    (37)随县博物馆:《湖北随县城郊发现春秋墓葬和铜器》,《文物》1980年第1期。
    (38)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随州汉东东路墓地2017年考古发掘收获》,《江汉考古》2018年第1期。
    (39)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M4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5年第1期。
    (40)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国青铜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388、389页。
    (41)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4册第322-323页。
    (42)湖北省博物馆:《曾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260-287页。
    (43)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随州文峰塔M1(曾与墓)、M2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4年第4期。
    (44)(45)(47)(48)湖北省文物考研究所:《曾国青铜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374页,第373-375页,第375、376页,第362-372页。
    (46)湖北省博物馆:《曾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260-295页。
    (49)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4册第182页。
    (50)李学勤:《曾国之谜》,载《新出青铜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49、150页。
    (51)湖北省博物馆:《曾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460页。
    (53)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考古》2014年第7期。
    (54)湖北省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85年第1期。
    (55)何浩、宾晖:《盛君縈及擂鼓墩二号墓墓主的国别》,《楚文化研究论集》第一集,武汉:荆楚书社,1987年;刘彬徽:《随州擂鼓墩二号墓青铜器初论》,《文物》1985年第1期;随州市博物馆:《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135-143页;张昌平:《关于擂鼓墩墓群》,《江汉考古》2007年第1期;张昌平:《曾国青铜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355-359页。
    (56)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141页;郭德维:《楚系墓葬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07-318页。
    (57)饶宗颐:《谈盛君簠---随州擂鼓墩文物展侧记》,《江汉考古》1985年第1期;吴郁芳:《擂鼓墩二号墓簠铭“盛君縈”小考》,《文物》198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