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规范规划上之重要问题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Research of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Tort Liability in the Civil Code
  • 作者:黄茂荣
  • 英文作者:Huang Mao-rong;
  •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 ; 债法总则 ; 民法总则
  • 英文关键词:Law of Tort Liability;;General Provision of the Obligation Law;;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 中文刊名:SZF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Law Edition)
  • 出版日期:2018-05-20
  • 出版单位: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 年:2018
  • 期:v.5;No.18
  • 语种:中文;
  • 页:SZFX201802001
  • 页数:18
  • CN:02
  • ISSN:32-1846/D
  • 分类号:6-23
摘要
民法典的编纂须考虑《侵权责任法》和《合同法》的体系安排,在不制定债法总则的背景下,只需要分别充实《侵权责任法》及《合同法》的内容即可。如有侵权责任法及合同法之共同规定的需要,可将这种规定移至民法总则,让民法总则担负一部分债法总则的功能。侵权责任之债与合同之债在类型上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债之发生的要件有异,为求周全,侵权责任法及合同法之间可能会有较多的重复规定。在立法步骤上,可先分别就侵权责任法及合同法详予规定,待分别完成起草后,再来决定是否将其并为一部债法,并将其重复规定之部分,规定于债法总则。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ivil Cod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the Law of Tort Liability and the Contract Law. When there is no general provision for obligation law,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he contents of the Law of Tort Liability and the Contract Law. If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common provisions for the law of tort liability and the contract law,they could be written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law which assumes some of functions of the general provision of the obligation la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ligation of tort liability and the obligation of contract consists in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of them. There will be some duplications between the law of tort liability and contract law. As far as the legislative plan is concerned,the details of the law of tort liability and the contract law should be stipulated separately. The duplicated provisions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obligation law if it is necessary to merge the law of tort liability and the contract law as one.
引文
(1)关于侵权责任法应当独立成编,参见王利明:《论侵权行为法的独立成编》,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4期。
    (2)梁慧星:《中国侵权责任法解说》,载《北方法学》2011年第1期。
    (3)参见王利明:《论我国侵权责任法分则的体系及其完善》,载《清华法学》2016年第1期;张新宝:《民法分则侵权责任编立法研究》,载《中国法学》2017年第3期。
    (4)将侵权责任法制定为专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法例,参见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的中国特色》,载《法学家》2010年第2期。
    (1)关于侵权责任法之比较全面的检讨,参见杨立新:《民法分则侵权责任编修订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载《现代法学》2017年第1期。
    (2)此即关于契约外损害赔偿责任之双轨制。德国法及台湾地区“民法”采之。Esser/Weyers,Schuldrecht Band II,Besonderer Teil,Teilband 2,8.Aufl.,Heidelberg 2000,§54;Larenz/Canaris,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 Band II,Halbband 2,Besonderer Teil,13.Aufl.,München 1994,§75 I 2.
    (3)Esser/Weyers,Schuldrecht Band II,Besonderer Teil,Teilband 2,8.Aufl.,Heidelberg 2000,§54 I.
    (4)按台湾地区“民法”第188条第一项规定:“受雇人因执行职务,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者,由雇用人与行为人连带负损害赔偿责任。但选任受雇人及监督其职务之执行,已尽相当之注意或纵加以相当之注意而仍不免发生损害者,雇用人不负赔偿责任。”因有该条但书关于移转举证责任之规定,所以,台湾地区“高等法院”八十九年度上易字第452号民事判决称,雇用人依民法第188条第一项所负之赔偿责任为“中间责任”。另其第二项规定,“如被害人依前项但书之规定,不能受损害赔偿时,法院因其声请,得斟酌雇用人与被害人之经济状况,令雇用人为全部或一部之损害赔偿。”该项所定之无过失责任,“学者称之为无过失责任或衡平责任,其适用须于雇用人已尽相当之注意,或纵加以注意仍不免发生损害,而无须与受雇人连带负赔偿责任时,法院始得因‘被害人’之声请,斟酌雇用人与被害人之经济情况,令雇用人为全部或一部之赔偿”(台湾地区“高等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1099号民事裁定)。
    (5)Esser/Weyers,Schuldrecht Band II,Besonderer Teil,Teilband 2,8.Aufl.,Heidelberg 2000,§54 II.关于不可抗力之免责,《侵权责任法》首先在第29条有一般的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而后关于危险责任有下列两条个别规定。第72条:“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第73条:“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该二条规定之内容,兼有被侵权人与有过失时之减轻责任的规定。台湾地区“最高法院”八十四年度台上字第2641号民事判决:“按电信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所规定之偿还责任,虽采无过失主义,但仍应有民法第二百十七条过失相抵规定之适用。法院于裁量该偿还修复费用额时,自应斟酌被害人行为原因力之强弱及过失之轻重以定之,以求公平分担损失而符诚信原则。”该判决支持与有过失之责任减免规定在危险责任之适用。
    (6)危险责任可与侵权行为责任并列,但是否宜并称为无过失与过失之侵权行为责任,在损害赔偿制度之建立上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中文中之侵权,在伦理上尚可归属于中性的用词,所以用来指称无过失之危险责任,一下子不会有太大之唐突之感,惟这不表示将危险责任论为侵权行为的一种,不会引起危险责任制度之正确发展上的障碍。
    (1)关于慰抚金(精神上损害之赔偿)的功能,有谓兼有补偿、赔礼及预防的功能(Medicus/Lorenz,Schuldrecht I,Allgemeiner Teil,18.Aufl.,2008 München,Rn.699)。
    (2)关于侵权责任法之功能,参见王利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构建》,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王利明:《侵权责任法制定中的若干问题》,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5期,该文中他论述了其对于违法性要件、无过错责任之类型化及惩罚性赔偿的重要看法;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功能定位、利益平衡与制度构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3)为过失责任制度之运转,在规范上必须先设定法定之注意程度,而后可以将规范上应注意,事实上能注意,而行为人未注意之行为论为过失行为,课以过失责任。基于过失行为之定义,可经由法定注意程度之调整,增减该当过失行为者之范围,危险责任之范围也因之而有消长。此种考量,其实在过失责任范围内也存在。例如民法一般规定,债务人在有偿契约,应为善良管理人之注意;在无偿契约,应与处理自己之事务为同一注意(台湾地区“民法”第535条)。在紧急的救助行为,原则上仅就恶意及重大过失之行为负责(台湾地区“民法”第175条),亦即仅应尽一般(平均)人之注意。依规范上的定义,过失行为既系能够经由注意而避免其发生的行为,自可经由课以过失责任的机制,防范由于所规范之过失行为可能引起之损害的发生。至于危险责任所规范之损害,其实也不是根本不能经由注意程度之提高,或防止损害之发生措施的加强,来降低其损害,只是法律政策上决定不为如是之要求,致使因之而未被防止之损害,在规范上成为无过失行为所引起之损害,不得对之课以过失责任而已。是故,要对于这种行为课以危险责任必须另有政策上的考量及规范上的安排。Larenz/Canaris,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 Band II,Halbband 2,Besonderer Teil,13.Aufl.,München 1994,S.608f.
    (4)关于无过错责任,参见张新宝:《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的理解与适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10期。
    (1)同样是利用商品或服务价格之附加筹集费用,但任意或强制将筹集之费用储备为赔偿准备金或用为保险费投保(强制)责任保险,对于提供该商品或服务者间之竞争及对于可能之被侵权人的保障机制不同。如任意储备为赔偿准备金,或不强制投保责任保险,则赔偿准备金之储备与不储备者间,在责任保险之投保与不投保者间之竞争条件将受到扭曲,可能一时不利于储备或投保者,产生劣币驱逐良币之反淘汰结果。另储备为赔偿准备金或投保责任保险亦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在发生无过错之侵权事件时,因其无过错,所以往往不发生则已,一发生损害,数额即极为巨大。于是,储备为赔偿准备金者,或者会因分散范围太窄,限于自己之客户,不足以因应;或虽足以因应,但临事舍不得花,以致卷款而逃。反之,如果采投保责任保险的方式,不但分散范围至少可达于整个产业之客户,比较容易从容因应,何况,必要时还得以透支将来可预期之保费收入,而且因理赔款在第三人(保险人)手中,不会发生保险人卷款而逃、不予理赔的情事。
    (2)2010年3月3日德国不公平竞争行为法[Gesetz gegen den unlauteren Wettbewerb(UWG)]第1条修正为:“本法制定之目的在于保护竞争者、消费者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免于不公平之业务行为,同时亦保护对于不受扭曲之竞争之公共利益。”该条修正前之内容为:“为竞争目的在业务交易中,从事违反善良风俗之行为者,得请求其停止或赔偿损害。”在该次修法中,其立法者认为善良风俗之一般条款不够精确,所以不再以之为该法之骨干。惟将历来实务与学说认定为不公平之业务行为,在新法第4条以十一款的详细规定予以具体化。此外,并在第5条规定引入错误之业务行为、第5a条规定引入错误之不作为(沉默)、第6条规定比较广告、第7条规定过分之骚扰[详请参考K?hler/Bornkamm,Kommentar zum Gesetz gegen den unlauteren Wettbewerb(UWG),29.Aufl.,2011,§§4~7]。
    (1)此与台湾地区“海商法”上关于船舶所有权人及“核子损害赔偿法”关于核子设施经营者之限制责任的规定意旨类似。例如台湾地区“海商法”第21条第一项:“船舶所有人对下列事项所负之责任,以本次航行之船舶价值、运费及其他附属费为限:一、在船上、操作船舶或救助工作直接所致人身伤亡或财物毁损灭失之损害赔偿。二、船舶操作或救助工作所致权益侵害之损害赔偿。但不包括因契约关系所生之损害赔偿。三、沉船或落海之打捞移除所生之债务。但不包括依契约之报酬或给付。四、为避免或减轻前二款责任所负之债务。”第22条:“前条责任限制之规定,于下列情形不适用之:一、本于船舶所有人本人之故意或过失所生之债务。二、本于船长、海员及其他服务船舶之人员之雇用契约所生之债务。三、救助报酬及共同海损分担额。四、船舶运送毒性化学物质或油污所生损害之赔偿。五、船舶运送核子物质或废料发生核子事故所生损害之赔偿。六、核能动力船舶所生核子损害之赔偿。”第22条所定情形五、六款所定情形,依“核子损害赔偿法”第18条规定,应由核子设施经营者负损害赔偿责任。“核子损害赔偿法”第18条:“核子设施经营者,对于核子损害之发生或扩大,不论有无故意或过失,均应依本法之规定负赔偿责任。但核子事故系直接由于国际武装冲突、敌对行为、内乱或重大天然灾害所造成者,不在此限。”第24条:“核子设施经营者对于每一核子事故,依本法所负之赔偿责任,其最高限额为新台币四十二亿元。”第25条第一项:“核子设施经营者,应维持足供履行核子损害赔偿责任限额之责任保险或财务保证,并经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核定,始得运转核子设施或运送核子物料。”第27条:“核子设施经营者因责任保险或财务保证所取得之金额,不足履行已确定之核子损害赔偿责任时,国家应补足其差额。但以补足至第24条所定之赔偿限额为限(第一项)。前项国家补足之差额,仍应由核子设施经营者负偿还之责任(第二项)。”
    (1)通说虽采否定说,但对某些种类之债权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得为占有一定之物的债权。Larenz/Canaris,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Band II?Halbband 2,Besonderer Teil,13.Aufl.,München 1994,S.396ff.;Esser/Weyers,Schuldrecht Band II,Besonderer Teil,Teilband 2,8.Aufl.,Heidelberg 2000,§55 I 2 b;Fikentscher/Heinemann,Schuldrecht,10.Aufl.,Berlin 2006,Rn.1570;Gernhuber,das Schuldverh?ltnis,Tübingen 1989,§3 II 8.
    (2)Larenz/Canaris,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Band II?Halbband 2,Besonderer Teil,13.Aufl.,Mün-chen 1994,§78 I 2 b.
    (1)Larenz/Canaris主张将规定于§829规定之衡平责任(die Billigkeitshaftung)归类为危险责任(Canaris,Lehrbuch,aa O.§84 VII 2 b)。
    (2)Larenz/Canaris,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Band II?Halbband 2,Besonderer Teil,13.Aufl.,München 1994,S.600.
    (3)在开始将动力机械及核生化(核子、生物与化学)的技术与产品使用于生产及日常活动后,新生或提高了各该活动之事故的危险,这些危险并因都市化所引起之人口的聚集进一步升高。于是,面临如何因应由之所生之损害的防止或归属的难题。首先是经由提高活动参与者之应注意程度降低其损害之发生的可能,其次是利用危险责任之课予,分散因之发生的损害。前者为传统之过失责任制度,后者是现代之危险责任制度。二者虽皆有填补损害的作用,但其分别所具之规范机制并不相同。其制度规划之分界点在于:法定之注意义务。该注意义务所要求之注意程度,不论是以平均的一般人或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能力或程度为基准,其标准都是抽象客观的,而非具体主观的。仅在法律规定应尽与处理自己之事务为同一之注意或考量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精神耗弱者之识别能力时,其法定之注意程度才是主观的(Esser/Schmidt,Schuldrecht Band I,Allgemeiner Teil,Teilband 2,8.Aufl.,Heidelberg 2000,§25 V;Esser/Weyers,Schuldrecht Band II,Besonderer Teil,Teilband 2,8.Aufl.,Heidelberg 2000,§55 III 1;Larenz/Canaris,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Band II Halb-band 2,Besonderer Teil,13.Aufl.,München 1994,§75 I 2 g;II d)。鉴于据以认定过失之有无的标准原则上是客观的,因此其标准事实上随外部之科技条件及社会对于规范结果之期待而推移。这当中系争损害之防止可能性及其与防止费用间的相当性(比例原则),固为注意费用在经济理性上所当取向的指标,期使其达到:边际注意费用等于边际注意效益之最有效率的境界(Learned Hand-Formel)(Hans-Bernd Sch?fer/Claus Ott,Lehrbuch der?kono-mischen Analyse des Zivilrechts,2.Aufl.,1995,S.128f.)。
    (4)关于侵权责任法之保护范围的特定性及开放性,参见王利明:《论我国〈侵权责任法〉保护范围的特色》,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王利明:《侵权法一般条款的保护范围》,载《法学家》2009年第3期。
    (1)Esser,Grundlagen und Entwicklung der Gef?hrdungshaftung,2.Aufl.,München 1969;Larenz/Canaris,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Band II?Halbband 2,Besonderer Teil,13.Aufl.,München 1994,S.610f.
    (2)王利明:《我国〈侵权责任法〉采纳了违法性要件吗?》,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1期。
    (1)在《侵权责任法》第3条之规定的模式下,必须特别注意到,在其相关之侵权责任的请求权方面,该条规定在要件上尚不完全,至少必须与第6条结合,于行为人有过错时,才能得到“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效力。少有一个法律条文是完全的,通常必须结合数个条文,始能在一定的规范层次,构成一个比较完全的法律规定。在一个法律条文之研拟上,要使之在一定的规范层次,完全到如何程度,属于规范规划及立法技术之考量的问题。关于完全法条及不完全法条,请参见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以下。
    (2)直接被侵权人始得请求赔偿的原则,其在契约法上推演为:因不良给付或不安全之给付场所而造成损害时,被侵权人必须是契约当事人始得依契约请求赔偿损害。由于依交易习惯享用契约给付之利益或因缘于一定之关系而接近给付场所者,常不限于契约当事人,所以为使此种有正当权利接近危险源者,亦得请求损害赔偿,德国学说与实务发展出契约对第三人之保护效力。此为一种仅有保护义务,而无给付义务之债务关系(Medicus/Lorenz,Schuldrecht I,Allgemeiner Teil,18.Aufl.,2008 München,Rn.818ff.)。
    (1)德国民法§828一般否定未满七岁者之识别能力,未满十岁者就机动车辆事故,就其行为对于他人所致之损害一概免负赔偿责任。未满十八岁者,以其行为时有识别能力为限,始负赔偿责任。其监护人依德国民法§832亦可能因监护义务之违反而对于被侵权人负赔偿责任。至于监护人是否得对于被监护人求偿,并无明文规定,充其量应尚系于被监护人依德国民法§828是否应负赔偿责任。如依德国民法§828被监护人对于被侵权人应负赔偿责任,而被侵权人却选择依§832对其监护人请求赔偿,则该监护人赔偿后,应得向对被侵权人引起损害之被监护人求偿。反之,如被监护人依德国民法§828,监护人依§832第二句,免负赔偿责任,则被侵权人得依§829请求斟酌双方之经济情况,基于衡平理由,负赔偿责任,但不得剥夺被监护人为合适的生计及扶养义务之履行所需的资源。
    (1)在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Larenz/Canaris倾向于认为,契约责任排斥侵权责任。“盖要非如此,法律考量到契约关系而规定之较轻的责任,实际上将仅具有十分微小的意义”(Larenz/Canaris,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Band II?Halbband 2,Besonderer Teil,13.Aufl.,München 1994,§83 VI 2 a.)。同样的见解,另见Medicus,Bürgerliches Recht,15.Aufl.,München,Rdn.640;Soergel-Zeuner,Vor§823 Rn.36.
    (2)为化约请求权之规定竞合时之诉讼标的,以在一个诉讼一次解决纷争,发展出请求权规范竞合说,在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侵权(行为)责任法及合同法时,认为只产生一个有侵权(行为)责任法及合同法为其规范基础之请求权。详请参考Apostolos Georgiades,Die Anspruchskonkurrenz im Zivilrecht und Zivillproze?recht,1967 München,§§17f.,§20.
    (3)Apostolos Georgiades,Die Anspruchskonkurrenz im Zivilrecht und Zivillproze?recht,1967 München,S.184ff.
    (4)台湾地区司法院释字第503号解释文:“纳税义务人违反作为义务而被处行为罚,仅须其有违反作为义务之行为即应受处罚;而逃漏税捐之被处漏税罚者,则须具有处罚法定要件之漏税事实方得为之。二者处罚目的及处罚要件虽不相同,惟其行为如同时符合行为罚及漏税罚之处罚要件时,除处罚之性质与种类不同,必须采用不同之处罚方法或手段,以达行政目的所必要者外,不得重复处罚,乃现代民主法治国家之基本原则。是违反作为义务之行为,同时构成漏税行为之一部或系漏税行为之方法而处罚种类相同者,如从其一重处罚已足达成行政目的时,即不得再就其他行为并予处罚,始符宪法保障人民权利之意旨。本院释字第三五六号解释,应予补充。”
    (1)崔建远:《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之方式的关系》,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
    (2)台湾地区“民法”第213条:“负损害赔偿责任者,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契约另有订定外,应回复他方损害发生前之原状(第一项)。因回复原状而应给付金钱者,自损害发生时起,加给利息(第二项)。第一项情形,债权人得请求支付回复原状所必要之费用,以代回复原状(第三项)。”第214条:“应回复原状者,如经债权人定相当期限催告后,逾期不为回复时,债权人得请求以金钱赔偿其损害。”第215条:“不能回复原状或回复显有重大困难者,应以金钱赔偿其损害。”德国民法§§249~251之规定内容与上引台湾地区“民法”的规定大致相同,一样规定赔偿方法以回复原状为原则。惟因债权人得请求支付回复原状所必要之费用,以代回复原状,所谓以回复原状为原则的规定,对于债权人的限制微乎其微。论诸实际,得请求回复原状可谓是特别保护债权人的规定。例如德国民法§25 II规定:“回复原状只能以不成比例之费用达成者,赔偿义务人得以金钱赔偿债权人。医治受伤之动物所需费用纵使显然超过其价值,亦不即得认定为不成比例。”
    (1)黄茂荣:《技术性贬值与交易性贬值》,收录于《民事法判解评释》,自印本,1985年版,第369页以下。
    (2)第23条后段规定:“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该情求权的性质属于无因管理。
    (3)Medicus/Lorenz,Schuldrecht I,Allgemeiner Teil,18.Aufl.,2008 München,Rn.698.
    (1)台湾地区“民法”第216条之一:“基于同一原因事实受有损害并受有利益者,其请求之赔偿金额,应扣除所受之利益。”第217条:“损害之发生或扩大,被害人与有过失者,法院得减轻赔偿金额,或免除之(第一项)。重大之损害原因,为债务人所不及知,而被害人不预促其注意或怠于避免或减少损害者,为与有过失(第二项)。前二项之规定,于被害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与有过失者,准用之(第三项)。”第218条:“损害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所致者,如其赔偿致赔偿义务人之生计有重大影响时,法院得减轻其赔偿金额。”其中衡平酌减的规定与无过失之衡平责任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