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权”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赵媛坤
  • 中文刊名:FZZZ
  • 英文刊名:Developing
  • 机构: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发展
  • 年:2019
  • 期:No.342
  • 语种:中文;
  • 页:FZZZ201904019
  • 页数:2
  • CN:04
  • ISSN:62-1083/F
  • 分类号:47-48
摘要
被遗忘权制度发端于欧洲,并迅速引起一些国家的关注。被遗忘权是信息主体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与之相关的个人信息的权利,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当前我国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通过立法构建被遗忘权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当考虑将其纳入我国法律体系中。
        
引文
[1]余筱兰.民法典编纂视角下信息删除权建构[J].政治与法律,2018(04):26-37.
    [2]于浩.被遗忘权:制度构造与中国本土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149-157.
    [3]杨立新,杜泽夏.被遗忘权的权利归属与保护标准——任甲玉诉百度公司被遗忘权案裁判理由评述[J].法律适用,2017(16):29-39.
    [4]杨立新,韩煦.被遗忘权的中国本土化及法律适用[J].法律适用,2015(02):24-34.
    [5]雷闪闪,郭小安.关于被遗忘权法律性质的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03):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