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民主关系的再思考——以黄宗羲政治思想之“民主性”问题为中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flec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Democracy——Focus on the Issue of the Democratic Elements in Huang Zongxi's Political Thought
  • 作者:顾家宁
  • 英文作者:Gu Jianing;
  • 关键词:黄宗羲 ; 《明夷待访录》 ; 民主性
  • 英文关键词:Huang Zongxi;;Waiting for the Dawn:A Plan for the Prince;;democratic elements
  • 中文刊名:ZZS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 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8-12-10
  • 出版单位:政治思想史
  • 年:2018
  • 期:v.9;No.3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儒学转型视野中的黄宗羲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CZX038)的阶段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ZSX201804002
  • 页数:21
  • CN:04
  • ISSN:12-1419/D
  • 分类号:24-42+203-204
摘要
从平等、同意以及政治参与三个维度,可以为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性"问题建立新的理解架构。《明夷待访录》以士治而非民主政体为中心,但在上述三维度中都体现出对民主价值的趋近性。就平等而言,它并非指向民众的平等政治身份,而是重在否定君主的绝对权威,拉近阶层距离。就同意而言,主张政治权力的行使必须获得士庶群体的普遍认可,其理据来自"道尊于势"的先秦儒家传统以及宋明儒学对于道德自主性的强调。就政治参与而言,表现为师道引领下公开的差序参与。综言之,其对民主价值的趋近主要借助儒学传统资源展开,这反过来亦构成了某种内在节制与限度。在传统政治思想与现代政治理论之间应建立一种双向反思关系。
        A new frame work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of equality,consent and participation should be built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democratic elements in Huang Zongxi's political thought.Waiting for the Dawn:A Plan for the Prince designs a political system dominated by scholar-officials rather than a democratic regime,but it still shows compatibilities with the democratic values mentioned above.As for equality,Huang does not admit the equal political status for all people,but he denies the absolute authority of emperor,and trie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As for consent,Huang argues that the exertion of power must be approved by the public for the idea that Dao is higher than power,which stems from pre-Qin Confucianism and the belief in moral autonomy strengthened by Neo-Confucianism.As for participation,Huang's plan is not absolute equality,but the participa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led by Confucian scholars.In sum,the compatibilities with democracy in Huang's thought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Confucian resources,which conversely sets internal restrictions.A relationship of reflection from both sides should be built between traditional political thoughts and modern political theory.
引文
(1)章氏谓:“五洲诸大国,或立民主,或崇宪政。则一人之尊,日以骞损,而境内日治。黄氏发之于二百年之前,而征信于二百年之后,圣夫!”[章炳麟:《訄书(初刻本)·冥契第十四》,载《章太炎全集》(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页。按:《訄书》初刻本刊于1900年]梁氏云:“《原君》,《原臣》诸篇,几夺卢梭《民约》之席;《原法》以下诸篇,亦厘然有法治精神。”[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近世之学术》(1902年),载《梁启超全集》(第3卷),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607页]
    (2)相关研究数量丰富,限于篇幅此处仅举其中最具范式意义的研究加以说明。相关研究的详细综述,参见时亮:《黄宗羲法政思想研究之“民主”范式述评》,《原道》(第22辑),东方出版社,2013年,第147-160页。
    (3)参见侯外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58年;萧萐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
    (4)参见侯外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第155-165页。
    (1)相关研究参见刘伏海:《民主主义与民本主义的区别--黄宗羲与卢梭的契约论比较》,《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第5期,第71-75页;张立平:《夕阳与曙光--〈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之比较》,《人文杂志》,1993年第2期,第96-98、44页;石元康:《〈明夷待访录〉所揭示的政治理念--儒家与民主》,载石元康:《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三联书店,2000年,第314-336页。
    (2)此类观点的代表,如张师伟:《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2006年在浙江余姚召开的“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研讨会”即以“从民本走向民主”为题。相关成果参见吴光主编:《从民本走向民主--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
    (4)参见李存山:《从民本走向民主的开端--兼评所谓“民本的极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1-8页。
    (1)参见孙宝山:《返古开新--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人民出版社,2008年,尤见绪论部分,第27-36页。
    (2)时亮:《黄宗羲法政思想研究之“民主”范式述评》,第153页。
    (1)典型的如萧公权对于黄宗羲政治思想的评价,一方面认为其在整体上并未突破君主政体范围,故“未足语以真正之转变”;另一方面亦指出:“黄氏主张以学校为舆论之机关,则亦趋向于具体化之民治,虽根据明末东林之经籍而来,实与现代民主之精神暗合。”(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592、923-924页)
    (2)“弱势民主”的代表如熊彼得(Joseph A.Schumpeter)。参见熊彼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95-413页。“强势民主”由本杰明·巴伯(Benjamin Barber)提出。参见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彭斌、吴润洲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5-169页。“审议民主”是上世纪末兴起的西方政治哲学重要的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包括庄泽克(John S.Dryzek)、费什金(James S.Fishkin)、科恩(Joshua Cohen)等人。
    (1)如侯外庐指出,“此书类似‘人权宣言’,尤以《原君》、《原臣》、《原法》诸篇明显地表现出民主主义思想。……在清末的维新运动时期,此书成了青年的宝筏,因为它讲的平等和前代的学者是不相同的”;“宗羲的政治理想是由形式的公、平的近代观念出发的”。[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5、161页]
    (1)如彭国翔即从类似审议民主的“公议”(public reasoning)视角来理解黄宗羲民主思想的真正精华。参见彭国翔:《公议社会的建构:黄宗羲民主思想的真正精华》,《求是学刊》,2006年第4期,第44-49页。
    (2)笔者2016年-2017年于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访学期间,曾进修政治学系米歇尔·克拉克(Michelle Clarke)教授“民主理论”课程,其关于民主理论的讲授内容即按平等(equality)、同意(consent)、参与(participation)三大板块展开,本文对于民主价值的形式性理解亦受此启发。
    (3)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5-6页。
    (4)洛克:《政府论(下篇)》,第34页。
    (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载《黄宗羲全集》(第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页。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载《黄宗羲全集》(第1册),第6页。
    (3)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5卷),第162页。
    (4)黄宗羲:《孟子师说》(第4卷)“离娄”章,载《黄宗羲全集》(第1册),第87页。
    (1)参见Richard Bellamy,Citizenship: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12。
    (2)萧公权:《说民主》,载汪荣祖编:《迹园文存》,云天图书社有限公司,1970年,第299页。
    (3)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载《黄宗羲全集》(第1册),第5页。
    (4)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第5页。
    (5)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第3页。
    (6)对于“完全所有权权威”与“管辖权权威”的辨析区分,参见陈祖为:《儒家致善主义》,香港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0-52页。
    (1)参见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6页。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载《黄宗羲全集》(第1册),第10页。
    (3)关于学校政策、制度审议功能的辨析,参见顾家宁:《法度精神与宪制意识:〈明夷待访录·原法〉篇再探》,《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第98-106页。
    (1)参见彭国翔:《公议社会的建构:黄宗羲民主思想的真正精华》,第44-49页。
    (2)关于儒家政治思想传统中“政教二元”问题的探讨,参见张灏:《政教一元还是政教二元?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政教关系》,《思想》(第20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第111-143页。
    (3)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第2页。
    (4)参见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中国的自由精神》,李弘褀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77页。
    (1)参见张灏:《政教一元还是政教二元?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政教关系》,第127-128页。
    (2)王守仁:《答罗整菴少宰书》,载《王阳明全集》(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76页。
    (3)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第10页。
    (4)有关儒家道德自主性与自由主义个人自主观的辨析,参见陈祖为:《儒家致善主义》,第161-199页。
    (5)儒学传统中,对于“民意”的认可往往建立在对于人所具有的共同善性的信念之上,如程颐谓:“夫民,合而听之则圣,散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大同之中,有个秉彝在前,是是非非,无不当理,故圣。散而听之,则各任私意,是非颠倒,故愚。盖公义在,私欲必不能胜也。”[鲍若雨录:《河南程氏遗书》(第23卷),载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第310页]
    (1)参见米勒、博格丹诺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第563页。
    (2)参见Bernard Manin,The Principles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pp.95,105。
    (1)参见Manin,The Principle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p.109。
    (2)比如一旦发现地方政府出现重大行政缺失,士人可以“伐鼓号于众”(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第12页),寻求民众的支持与共同行动。
    (3)近世儒学中的公论观念的问题,参见任锋:《公论观念与政治世界》,载许纪霖主编:《知识分子论丛》(第10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97-231页。
    (4)黄宗羲编:《明儒学案》(第42卷),《甘泉学案六·杨时乔传》,载《黄宗羲全集》(第8册),第317页。
    (1)黄宗羲编:《明儒学案》(第47卷),《诸儒学案中一·罗钦顺》,载《黄宗羲全集》(第8册),第424页。
    (2)黄宗羲编:《明儒学案》(第23卷),《江右王门学案七》,载《黄宗羲全集》(第7册),第628页。
    (3)顾宪成:《东林会约》,载《东林书院志》整理委员会整理:《东林书院志》,中华书局,2004年,第25页。
    (4)如在太学议政环节,唯有祭酒被赋予了向天子、卿相问责的制度性权利。而在地方层面,批评政务的权利则被更加宽泛地赋予了郡县学“师弟子”群体,体现出一种央、地之间士人政治参与力度的层次性差异。参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第10-12页。
    (1)郑玄注,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礼记·学记第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439页。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第10页。
    (1)参见狄百瑞:《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之现代价值》,载周博裕主编:《传统儒学的现代诠释》,文津出版社,1992年,第14页。
    (1)相关批评,参见巴伯:《强势民主》,第一章“弱势民主:作为动物管理的政治”,第3-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