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及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auses of Poverty in Deep Poor Areas of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 作者:许彩玲 ; 游志杰
  • 英文作者:Xu Cailing;You Zhijie;
  • 关键词:深度贫困 ; 致贫原因 ; 扶贫长效机制
  • 中文刊名:FZYJ
  • 英文刊名:Development Research
  • 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0
  • 出版单位:发展研究
  • 年:2019
  • 期:No.390
  • 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福建精准扶贫的精准度、实践困境与治理机制创新”(编号2017R003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习近平反贫困思想及其对我国精准扶贫的战略引领”(编号17YJC790180);; 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课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FZYJ201902014
  • 页数:6
  • CN:02
  • ISSN:35-1041/F
  • 分类号:87-92
摘要
当前我国尚未脱贫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更深、发展能力更弱、返贫概率更高、脱贫难度更大。有效治理深度贫困的关键是准确分析致贫原因,找准穷根,靶向治疗。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主要致贫原因是生产资料匮乏、劳动力资源短缺、农业经营方式落后、文化价值观落后及外部条件恶劣所导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有机结合程度低,制约了经济发展,导致人们收入不足。因而,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应该在做好当前扶贫工作的同时,注重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培育特色产业,加强资产建设,提升人力资本,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有机结合程度,增强深度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以实现高质量脱贫。
        
引文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年9月1日.
    [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
    [4]杜利娜: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及当代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8):31-40.
    [5]张楚,张守夫: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破解深度贫困问题”新思想[EB/OL].[2017-08-10].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810/c187708-29463391.html.
    [6]董铭胜:有效应对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人民观察)[N],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3日.
    [7]李俊杰,骆上:用马克思贫困观指导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101-106.
    [8]左停,徐加玉,李卓:摆脱贫困之“困”: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35-44.
    [9]郭利华:赋予深度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能力[N],光明日报2017年11月7日.
    [10]李俊杰,耿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以“三区三州”为例[J].民族研究,2018(01):47-57.
    [11]渠鲲飞,左停,王琳瑛:深度贫困区技能扶贫运行困境分析———基于能力贫困的视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