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区域发展40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Regional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o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Forty Year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 作者:肖金成 ; 安树伟
  • 英文作者:Xiao Jincheng;An Shuwei;
  • 关键词:区域发展战略 ; 区域非均衡发展 ; 区域协调发展
  • 英文关键词: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Regional Unbalanced Development;;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 中文刊名:QYHL
  • 英文刊名: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 机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8 09:22
  • 出版单位:区域经济评论
  • 年:2019
  • 期:No.37
  • 语种:中文;
  • 页:QYHL201901005
  • 页数:12
  • CN:01
  • ISSN:41-1425/F
  • 分类号:19-30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变,由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转为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探索中国区域发展40年来从区域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历程,回顾区域战略向沿海地区倾斜的决策过程、具体措施及巨大成效,阐述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与七大经济区的范围,总结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战略的实施效果,介绍区域规划、城市群规划、新区规划的重点内容,探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酝酿过程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取得的进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undergone a major transformation,from the regional balanced development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regional unbalanced development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to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gional development from regional disequilibrium in 40 years to the change of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rse, to review the regional strategy tilt to the coastal areas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great achievements, to describe the separation of three zones and thescope of the seven major economic zones, to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of the four strategic: developmentof the western region,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 east take the lead in development,to introduce regional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planning, to explore the brewing process of regional coordinated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progresses that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Yangtzeriver economic belt strategy taken.
引文
[1]王业强,魏后凯.“十三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与应对[J].中国软科学,2015(5).
    [2]陈栋生.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3]孙敬之.中国经济地理概论(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董辅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下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闫国庆.开发区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何兴刚.城市开发区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7]范恒山,赵凌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大战略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8]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修订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9]周起业,刘再兴,祝诚,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0]曾培炎.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1]李鹏.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3]刘国光.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胡兆量.中国七个经济区域评价[J].经济地理,1997(1).
    [15]栾贵勤.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事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16]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7]新望.“中部塌陷”现象不容忽视[N].中国改革报,2003-12-5.
    [18]周绍森,王志国,胡德龙.“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19]李玲玲,魏晓,陈威.“中部塌陷”与湖南经济的崛起[J].经济地理,2004(6).
    [20]冯子标.中部塌陷原因及崛起途径探析[J].管理世界,2005(12).
    [21]肖金成.十六大以来区域政策的成效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
    [22]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5.
    [23]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Z].2010.
    [24]陈栋生.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起点[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
    [25]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Z].2014.
    [26]国务院.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Z].2017.
    [27]安树伟,肖金成.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逻辑演进[J].改革,2016(8).
    [2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Z].2015.
    [29]肖金成.中国区域发展新目标、新战略、新举措[N].河南日报,2016-2-24.
    [30]肖金成.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空间规划体系[J].区域经济评论,2018(5).
    [31]安树伟.落实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是利益协调[J].区域经济评论,2018(5).
    (1)1980年划定的特区面积,深圳为327.5平方公里、珠海为6.81平方公里、汕头为1.6平方公里、厦门为2.5平方公里。
    (2)开发区是以城市为依托,以实行一定开放性政策为特征的特定地域。分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
    (3)三资企业即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4)原则上每个开放城市设1个开发区,其中温州和北海当时未设,而上海设了3个。
    (5)陈栋生著:《为什么说我国经济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为什么必须把东部地区的发展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结合起来》,《学习“七五”计划文件问题解答》,红旗出版社,1986年。
    (6)东部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11个省(市、区)(海南尚未建省,建省后为12个);总面积为13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65%;1985年总人口为4.31亿人,占全国的41.2%;地区生产总值为4578.53亿元,占全国的53.2%。中部地带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9个省(区);总面积为2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29.79%;1985年总人口为3.75亿人,占全国的35.9%;地区生产总值为2675.50亿元,占全国的31.1%。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9个省(区)(重庆尚未成为直辖市,成为直辖市后为10个)。总面积为5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6.56%;1985年总人口为2.40亿人,占全国的22.9%;地区生产总值为1359.53亿元,占全国的15.7%。
    (7)引自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2007年5月23日发布的《发展加快后劲增强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东北振兴三年评估报告》,www.gov.cn/jrzg/2007-05/23/content_623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