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炼金术”:论诗意纪录片的表意与修辞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致远
  • 关键词:诗意纪录片 ; 非叙事 ; 表意 ; 修辞 ; 诗性
  • 中文刊名:XDCB
  • 英文刊名: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年:2019
  • 期:v.41;No.27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7ZDA290)的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DCB201902021
  • 页数:5
  • CN:02
  • ISSN:11-5363/G2
  • 分类号:120-124
摘要
诗意纪录片是纪录片中处于边缘位置的亚类型。非叙事相关性影像的拼贴、中心发散式结构安排和多层级局部主题的设置,是诗意纪录片表意的几大方面。为了强化意义和情感的效果,它采用了多视点、简化、抽象等陌生化手法作为镜头影像的修辞方式,文本结构的修辞体现为对比蒙太奇和段落蒙太奇的运用,从而产生隐喻、转喻等修辞效果,使节奏和形式之美成为文本意义的核心,在客观记录的基础上实现了创作者对现象世界的诗性洞见,达成了记录与主观表达的有机统一。
        
引文
(1)在《纪录片导论》的中译本中,“Performative Mode”这一词组的翻译前后不一,先后译为“表现模式”和“陈述行为模式”,本文在此采纳了我国台湾地区纪录片学者李道明的译法,即“展演模式”,参见李道明:《纪录片:历史、美学、制作、伦理》,三民书局2013年版,第121页。
    (2)[美]比尔·尼可尔斯:《纪录片导论》,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第43-44、119页。
    (3)[美]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张德魁、冷铁铮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69页。
    (4)(10)[美]A.L.李斯:《实验电影史与录像史》,岳扬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第41、39页。
    (5)[德]瓦尔特·本雅明:《巴黎,19世纪的首都》,刘北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6)[苏联]吉加·维尔托夫:《论纪录片》,皇甫宜川、李恒基译,载杨远婴主编:《电影理论读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124页。
    (7)[法]安娜·埃诺、安娜·贝雅埃编:《视觉艺术符号学》,怀宇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75-87页。
    (8)[俄]鲍里斯·艾亨鲍姆:《电影修辞问题》,杨远婴译,载杨远婴主编:《电影理论读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75-77页。
    (9)[俄]什克洛夫斯基等:《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73页。
    (11)[法]克里斯蒂安·麦茨:《想象的能值---精神分析与电影》,王志敏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145页。
    (12)李共伟:《主客关系再论:纪录片创作主体的自我表达性研究》,《现代传播》,201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