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差异化建构——基于新闻、评论文本的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宇荣 ; 项国雄
  • 关键词:留守儿童 ; 媒介形象 ; 文本主题与情感 ; 网民 ; 媒体组织
  • 中文刊名:XDCB
  • 英文刊名: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 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年:2019
  • 期:v.41;No.275
  • 语种:中文;
  • 页:XDCB201906004
  • 页数:7
  • CN:06
  • ISSN:11-5363/G2
  • 分类号:23-29
摘要
新媒体语境下,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建构不仅取决于媒体组织的新闻文本,也依赖于网民的评论文本。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2017年至2018年所刊发的留守儿童相关新闻报道以及网民的相关评论为研究材料,主要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对媒体组织的新闻报道文本、网民的评论文本所叙述的主题以及情感价值方面进行如下研究:一是对媒体组织与网民所建构的留守儿童媒介形象进行对比研究,二是对媒体组织的新闻网站、微博在留守儿童媒介形象建构倾向性及建构路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媒介形象遭遇媒介类型差异化建构,媒体组织的新闻网站立体的再现留守儿童形象,而媒体组织微博则强化了"问题"留守儿童。同时,媒体组织的微博对留守儿童"问题命题"媒介形象的再现,引发了网民情景式话语的谈论,并加剧了"问题"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存在,造成公众焦虑。
        
引文
(1)王朋进:《“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6期。
    (2)吴予敏:《论媒介形象及其生产特征》,《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11期。
    (3)宣宝剑:《媒介形象系统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4)尹金凤、陈童:《〈南方周末〉留守儿童媒介形象建构变迁与启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5)陈世海、詹海玉、陈美君、文四海:《留守儿童的社会建构:媒介形象的内容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2期。
    (6)曹钦:《留守儿童的媒介形象分析---以〈中国青年报〉为例》,《东南传播》,2013年第1期。
    (7)任道玲:《留守儿童媒介形象呈现研究(2004-2016)》,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陶萄:《〈人民日报〉留守儿童形象研究(2000-2011)》,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孙欢欢:《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
    (8)[丹]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刘群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4页。
    (9)邱明涛、马静、张磊、姚兆旭:《基于可扩展LDA模型的微博话题特征抽取研究》,《情报科学》,2017年第4期。
    (10)谢昕、张亮:《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精要探微》,《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