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诗与歌的“悲美”之情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Tragic Beauty" of Poems and Songs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 作者:孙熙然
  • 英文作者:Sun Xiran;
  • 关键词:魏晋 ; ; ; “悲美”之情
  • 中文刊名:JXXA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 机构:星海音乐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5
  • 出版单位: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8;No.163
  • 语种:中文;
  • 页:JXXA201901009
  • 页数:6
  • CN:01
  • ISSN:61-1045/J
  • 分类号:53-58
摘要
魏晋时期,人们对悲情的音乐、诗歌情有独钟,甚至达到痴狂的程度。声乐作为当时文学与音乐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满载了古人悲政、悲志、悲思、悲离等浮生若寄、韶华易逝、悲从中来的伤感与悲痛。笔者认为,这种"悲美"意识的产生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与哲学思想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魏晋声乐艺术中的"悲美"意识为研究对象,结合诗歌史料与作者"尚悲"的情怀,进一步探索其中深刻的文化根源,旨在阐释以悲为美的魏晋歌诗在古代音乐形式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原因,也为其美学特征的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
        
引文
[1]董兵.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的“人声至上论”[J].中国音乐,2013(2).
    [2]钱钟书.管锥篇[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刘冬妍.论魏晋时代的悲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刘妍妍.汉魏之际诗歌的尚悲情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6]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第36卷)·魏晋南北朝习俗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樊荣.啸、《啸赋》与魏晋名士风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8).
    [8]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张晓农.中国古代声乐艺术[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0]罗根泽.乐府文学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11]鲁迅.鲁迅作品集·而已集[C].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
    [12]周凯.哲思音乐中的以悲为美[J].安徽文学(艺术殿堂),2007(7).
    [13]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