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快速交通与人类学研究转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ternet,Rapid Transit and the Change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 作者:周大鸣
  • 英文作者:Zhou Daming;
  • 关键词:人类学 ; 范式 ; 互联网 ; 快速交通
  • 中文刊名:SAGA
  • 英文刊名: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 机构: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5-27 09:30
  • 出版单位:西北民族研究
  • 年:2019
  • 期:No.101
  • 语种:中文;
  • 页:SAGA201902003
  • 页数:15
  • CN:02
  • ISSN:62-1035/D
  • 分类号:14-28
摘要
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分类始于19世纪左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学者对知识分类的认知。经过200年学科划分的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国内在推行的"双一流"学科建设,还是"985"学科建设,依旧沿用的是200年以前的划分标准,这不得不令人担忧。世界在变,我们的认知、学科发展基本情境的变化程度都已经超过我们所有人的想象。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学科都会面临巨变带来的转型发展问题。本文将透过互联网和快速交通在中国的发展,窥探当下中国人类学学科范式面临的机遇及转变过程中的问题。
        
引文
[1]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39.
    [2]周大鸣.人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华为全球链接指数2018[EB/OL].https://www.huawei.com/minisite/gci/cn/index.html.
    [4]马化腾等.指尖上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与发展中大国的社会变迁[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5]姬广绪,周大鸣.从“社会”到“群”:互联网时代人际交往方式变迁研究[J].思想战线,2017,(2):53-60.
    [6]周大鸣,廖越.聚落与交通:“路学”视域下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变迁[J].广东社会科学,2018,(1):179-191.
    [7]周大鸣.互联网研究:中国人类学发展新路径[J].学习与探索,2018,(10):45-52.
    (1)费孝通(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师承功能主义学派的大师马林洛夫斯基,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曾任第七、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这种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15
    (1)熟人社会,通俗地讲就是“小圈子”社会,是20世纪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
    (2)“民族走廊”,顾名思义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若干民族(或族群)沿着一定的地理环境频繁迁徙往来和活动的一个带状地带或通道。费孝通先生在1978、1981和1982年有关民族问题的三次发言中逐步提出和完善“藏彝走廊”“西北走廊”“岭南走廊”等民族走廊的概念。费老当时提出“民族走廊”这个民族学概念,是因为我国的民族学研究尚未完全打破省区界限,限于单一族别的研究,缺乏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没有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概念。他提出要按照“历史形成的民族区域”进行整体研究。
    (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是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发表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首次提出的,其主要论点可概括为: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这些论点后被陈连开先生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