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第六产业发展能力评价及协同创新模式——以广西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ixth industry development capability evalu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based on “Internet +”——Taking Guangxi area as an example
  • 作者:秦立公 ; 胡娇 ; 朱可可 ; 李娟
  • 英文作者:Qin Ligong;
  • 关键词:“互联网+” ; 第六产业 ; 协同创新 ; 模式
  • 中文刊名:JSNY
  •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01 11:12
  • 出版单位:江苏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v.47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463011)
  • 语种:中文;
  • 页:JSNY201905075
  • 页数:6
  • CN:05
  • ISSN:32-1214/S
  • 分类号:329-334
摘要
产业集群化的思潮推动了第六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互联网+"思维的兴起与运用驱动了第六产业的协同创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线性回归模型评价广西第六产业发展能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凭借"互联网+"对第六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第六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最后提出其实施策略。广西地区通过加强"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建设,改变农业合作组织结构,完善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市场体系和终端销售渠道,对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应对新时代条件下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文
[1]姜长云. 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5-10.
    [2]周飞. “互联网+”: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东湖高新区“互联网+”行动个案解析[J]. 中国高新区,2015(8):89-93.
    [3]程承坪,谢雪珂. 日本和韩国发展第六产业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 经济纵横,2016(8):114-118.
    [4]彭虹. 互联网+,创新驱动的动力源[J]. 重庆通信业,2015(3):135-138.
    [5]蒋和平. 发展“第六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7-24(005).
    [6]王农,周莉,王跃华,等. 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探讨[J]. 科学管理研究,2016(1):91-92,120.
    [7]崔振东. 日本农业的第六次产业化及启示[J]. 农业经济,2010(12):6-8.
    [8]唐明霞,程玉静,顾卫兵,等. 日韩“第六产业”经验对南通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0):533-539.
    [9]陈红川.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6):143-147.
    [10]孔祥智,周振.发展第六产业的现实意义及其政策选择[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1):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