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人物形象塑造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丁玲在土改时期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既是真实反映政治改革的小说,又是丁玲自己转变风格的代表作。本文重在梳理小说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以及丁玲借此所探讨的各类问题。在抛开政治小说的"时效性"的前提下,去分析其中的文学价值。
        
引文
[1]《遵命之后的政治化艺术---在<讲话>指引下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作》,赵军,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年,第28卷第四期。
    [2]《土改暴力、农民“解放”与文学讲述》,王再兴,文艺争鸣12期。
    [3]《“一部关于中国变化的小说”---重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袁红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
    [4]《贵在真实---浅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现实主义》,陈宏遂,1981,教学与进修。
    [5]《贵在真实---浅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现实主义》,陈宏遂,1981,教学与进修。
    [6]《创作心态的纯洁化与复杂化---<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周聚群,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三期。
    [7]《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国民性批判》,秦林芳,齐鲁学刊,2009年第四期。
    [8]《遵命之后的政治化艺术》,赵军,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第28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