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回报率的长期变动(1991-2016)——基于收入差异的分位数回归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ong-term change in the rate of return on education in China(1991-2016):aquantile regression study based on income difference
  • 作者:韩文龙 ; 刘璐
  • 英文作者:Han Wenlong;Liu Lu;
  • 关键词:教育回报率 ; 收入差异 ; 地区差异 ; 城乡差异 ; 性别差异 ; 教育程度 ; 变动趋势 ; 分位数回归
  • 中文刊名:WHK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21;No.109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2015MZD006)
  • 语种:中文;
  • 页:WHKS201903008
  • 页数:12
  • CN:03
  • ISSN:42-1596/C
  • 分类号:55-66
摘要
本文使用CHNS、CLDS和CGSS合并后的1991~2016年的数据,分别对均质的年教育回报率、地区和城乡教育回报率以及异质的不同教育阶段回报率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回报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在2004年以前教育回报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在2004年以后教育回报率增长趋势放缓,甚至个别年份出现下降;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2011年以前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回报率始终高于高收入群体,但是在2011年以后,高收入群体教育回报率快速增长,而低收入群体教育回报率呈下降趋势;在不同地区之间,2011年以前中部的教育回报率最高,东部的教育回报率最低,但是2011年以后东部地区教育回报率均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教育回报率在2011~2014年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城乡之间,城市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农村,但在不同的教育水平和不同的收入群体下这种差距呈现出极大不同;在性别之间,女性教育回报率普遍高于男性,但考察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收入群体的异质性问题后,发现这一结论仅仅在低收入群体的初等教育阶段和中等教育阶段情况下才成立。考察教育回报率的异质性,发现城乡因素对不同收入群体教育回报率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低收入群体中,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但是中、高收入群体中男性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女性。
        
引文
[1]陈志刚,王青.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江苏和江西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4):80-84.
    [2]Koenker R,Bassett G.The asymptotic distribution of the least absolute error estimator[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78,73:618-622.
    [3]George Psacharopoulos.Returns to education:an update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Comparative Education,1981,17(3):322-323.
    [4]Jacob Mincer.Schooling,experience and earnings[M].NBER Books,1974.
    [5]Gary S Becker.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alysi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second editon)[M].New York and Lond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5.
    [6]George Psacharopoulos.Returns to education:a further international update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85:583-604.
    [7]Adebayo B.Aromolaran.Estimates of Mincerian returns to schooling in Nigeria[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6,34(2):265-292.
    [8]孙志军.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4(5):65-72.
    [9]钱争鸣,易莹莹.中国教育收益率统计估计与分析---基于参数和半参数估计方法的比较[J].统计研究,2009(7):43-50.
    [10]孙志军,杜育红.学制改革对农村居民教育水平与收入的影响---来自广西融安县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9(4):100-110,112.
    [11]邓峰.教育收益率估算中的计量偏误及调整方法的综述[J].教育与经济,2013(5):42-48.
    [12]周金燕.明瑟教育收益率述评:计量方法及在中国的估计趋势[J].教育学报,2015(1):54-61.
    [13]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思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452-456.
    [14]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5):42-49.
    [15]李春玲.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J].社会学研究,2003(3):64-76.
    [16]李宏彬,张俊森.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41.
    [17]范静波.2003-2008年间中国教育收益变动趋势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8):47-52.
    [18]邓峰,丁小浩.中国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13(7):39-47.
    [19]钟甫宁,刘华.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及其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7(4):34-41.
    [20]李实,丁赛.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3(6):58-72.
    [21]Silles Mary.Sheepskin effects in the returns to education[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8,14(3):217-219.
    [22]齐良书.国有部门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对1988-1999年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4):19-25.
    [23]Card David,Krueger Alan B.Does school quality matter?Returns to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chool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1):1-40.
    [24]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25]李磊,郑妍妍,刘鹏程.金融发展、职业选择与企业家精神---来自微观调查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4(6):193-206.
    [26]戴平生.半参数GAM模型下我国教育收益率的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1):10-16.
    [27]杨素红,丁小浩.教育收益率的变动趋势及其MSD解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4):105-123.
    [28]杨穗.我国城市教育回报率的地区差异---基于HLM的分析[J].经济统计学(季刊),2015(2):101-118.
    [29]王海港,李实,刘京军.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及其解释[J].经济研究,2007(8):73-81.
    [30]梁润.中国城乡教育收益率差异与收入差距[J].当代经济科学,2011(6):64-71.
    [31]曹黎娟,颜孝坤.城乡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差距---一个分阶段的考察[J].复旦教育论坛,2016(5):81-88.
    [32]王澍.简论免费义务教育收益的有限性[J].上海教育科研,2006(4):31-32.
    [33]丁小浩,于洪霞,余秋梅.中国城镇居民各级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研究:2002~2009年[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0(3):73-84.
    [34]方超,黄斌.中国城镇居民高等教育收益率及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7(7):79-90.
    (1)CHNS(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中国家庭健康营养调查。
    (2)CLDS(China Labor-force Dynamics Survey),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
    (3)CGSS(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始于2003年,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CGSS系统全面地收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多个层次的数据,总结社会变迁的趋势。
    (4)CHIP(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Survey),中国家庭收入调查。
    (5)CULS(China Urban Labor Survey),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组织实施的一项大规模城市家庭抽样调查项目,2001年启动首轮调查,每五年开展一次。该调查旨在全面动态了解城市家庭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通过严谨规范的科学研究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