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汇率分析:基于文献的评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alysis Approaches of Exchange Rate based on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A Literature Survey
  • 作者:林楠
  • 英文作者:LIN Nan;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Banking,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汇率 ; 劳动生产率 ; 国际收支
  • 英文关键词:Marxism Political Economy;;Exchange Rate;;Balance of Payments
  • 中文刊名:JRPL
  • 英文刊名:Chines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7-04-10
  • 出版单位:金融评论
  • 年:2017
  • 期:v.9
  •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重点研究课题“人民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民币国际化‘三元相平衡’下汇率动态与货币能值测控研究”(71203152)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JRPL201702011
  • 页数:20
  • CN:02
  • ISSN:11-5865/F
  • 分类号:109-127+130
摘要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价格,是有效配置国内国际资金的决定性因素。参照马克思"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的分篇顺序,从本质上看,汇率是"更为复杂的经济关系"。相对于西方汇率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汇率分析在三方面能够较好地实现"一体同观":(1)开放经济随时间推移的实际收入决定和消费配置,(2)纳入时间维度并兼顾商业周期与经济增长,(3)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相协调下汇率与国际收支综合考量。国内对人民币汇率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专门、系统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如何在人民币国际化新背景下结合"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汇率分析新框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Referring to Marx's theory,the exchange rate is,in essence,"a more complex economic relationship ".Compared with the Western exchange rate theories,Marx's political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exchange rate achieves a"unity view"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income and consumption allocation decisions over time,the business cycle and economic growth,and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real economy. Against the new background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combining the "new normal " and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new analysis framework of exchange rate of Marx's political economy will be the possibl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引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人民日报》,2016年5月9日,第1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6年3月18日,第1、9-18版。
    保罗·克鲁格曼:《汇率的不稳定性》,张兆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彪如、马之騆主编:《国际金融学(第三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彪如:《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载《我的经济观(3)》,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陈彪如:《国际金融概论(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陈彪如等:《人民币汇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陈岱孙、厉以宁主编:《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
    陈岱孙、商德文主编:《近现代货币与金融理论研究---主要流派理论比较》,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陈岱孙:《法币汇价问题》,《今日评论》(昆明)第二卷,1939年第1期。
    陈卫东、王有鑫:《人民币贬值背景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渠道、规模、趋势及风险防范》,《国际金融研究》,2016年第4期。
    戴相龙:《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第三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版。
    顾海良:《画说〈资本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
    郭树清:《中国经济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问题》,《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
    黄达、张杰:《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黄达:《金融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金中夏、洪浩:《国际货币环境下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李波、邢毓静、郑红:《国际汇率监督---规则的嬗变》,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版。
    李翀:《外汇汇率理论的比较与思考》,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李翀:《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李扬、张晓晶:《失衡与再平衡---塑造全球治理新框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林楠:《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开放与汇率动态》,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年版。
    陆磊、李宏瑾:《纳入SDR后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基于货币功能和储备货币供求的视角》,《国际经济评论》,2016年第3期。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马寅初:《通货新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钱荣堃、陈平、马君潞主编:《国际金融》,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钱荣堃:《加强研究工作,推进国际金融学科建设》,载《我的经济观(2)》,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任治君:《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价格与理论汇率》,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申铉松:《汇率与全球流动性传导》,《中国金融》,2016年第5期。
    谭小芬、龚力丹、杨光:《非贸易品相对价格能解释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的波动吗》,《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8期。
    王国刚:《简论货币、金融与资金的相互关系及政策内涵》,《金融评论》,2011年第2期。
    易纲、张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易纲:《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余永定、张斌、张明:《尽快引入人民币兑篮子汇率宽幅区间波动》,《国际经济评论》,2016年第1期。
    张勇:《热钱流入、外汇冲销与汇率干预---基于资本管制和央行资产负债表的DSGE分析》,《经济研究》,2015年第7期。
    张志超:《汇率论》,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张志超:《社会主义汇率经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张忠任:《数理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5页。
    郑振龙、郑国忠、贾雅琴:《人民币汇率弹性空间测度---货币篮子组合与多尺度模式识别视角比较》,《国际金融研究》,2016年第6期。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周宇:《论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基于主要国际货币比较的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6年4期,第3-11页。
    Aizenman,J.(2015):“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Capital Market Openness,and Financial Reforms in China”,NBERWorking Paper,No.20943.
    Aizenman,J.and H.Ito(2016):“East Asian Economies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 the Post-Crisis World”,NBER Working Paper,No.22268.
    Bénassy-Quéré,A.and Y.Forouheshfar(2015):“The Impact of Yuan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57,115-135.
    Caves,R.,J.Frankel and R.Jones(2007):World Trade and Payments:An Introduction(10e),Pearsonl Education.
    Damette,O.(2016):“Mixture Distribution Hypothesis and the Impact of a Tobin Tax on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A Reassessment”,Macroeconomic Dynamics,20,1600-1622.
    Dornbusch,R.(1992),“Purchasing Power Parity”,In:Eatwell,J.,M.Milgate and P.Newman(eds.)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Macmillan.
    Dornbusch,R.,S.Fishcer and R.Startz(2014):Macroeconomics(12e),Mc Graw-Hill Education.
    Frankel,J.(2015):“China Is Not yet Number One”,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10,1-6.
    He,Q.,I.Korhonen,J.Guo and F.Liu(2015):“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and RMBInternationalization”,BOFIT Discussion Paper,No.20/2015.
    Ito,H.and M.Kawai(2016)“Trade Invoicing in Major Currencies in the 1970s-1990s:Lessons for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RIETI Discussion Paper,16-E-005.
    Ito,H.,R.Mc Cauley and T.Chan(2015):“Currency Composition of Reserves,Trade Invoicing and Currency Movements”,Emerging Markets Review,25,16-29.
    Krugman,P.(1988):Exchange-Rate Instability,MIT Press.
    Krugman,P.,M.Obstfeld and M.Melitz(2015):International Finance:Theory and Policy(10e),Pearsonl Education.
    Lee,J.and M.Chinn(2006):“Current Account and Real 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the G-7 Countr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5,257-274.
    MacDonald,R.(1992):“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bility”,In:Eatwell,J.,M.Milgate and P.Newman(eds.)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Macmillan.
    Obstfeld,M.(1992):“International Finance”,In:Eatwell,J.,M.Milgate and P.Newman(eds.)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Macmillan.
    Obstfeld,M.and K.Rogoff(1996):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MIT press.
    Rodrik,D.(2008):“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365-412.
    Shu,C.,D.He and X.Cheng(2015):“One Currency,Two Markets:The Renminbi's Growing Influence in Asia-Pacific”,China Economic Review,33,163-178.
    Williamson,J.(1990):“What Washington Means by Policy Reform”,In:Williamson,J.(ed.),Latin American Adjustment:How Much Has Happened?PIIE,7-20.
    Williamson,J.(2003):“Exchange Rate Policy and Development”,Paper presented to a conference of Institute for Policy Dialogue in June.2003.
    Williamson,J.(2008):“Exchange Rate Economics”,PIIE Working Paper,08-3.
    Williamson,J.(2009):“Exchange Rate Economics”,Open Economies Review,20,123-146.
    Xu,X.,S.Wu and Y.Wu(201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nminbi's Exchange Rate and East Asia Currenc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5,34-52.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1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08、709页。
    (1)李波、邢毓静、郑红:《国际汇率监督——规则的嬗变》,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版,第33页。
    (2)李扬、张晓晶:《失衡与再平衡——塑造全球治理新框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94页。
    (3)李波、邢毓静、郑红:《国际汇率监督——规则的嬗变》,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版,第166页。
    (4)Williamson,J.(2008):“Exchange Rate Economics”,PIIE Working Paper,08-3.
    (5)Dornbusch,R.,S.Fishcer and R.Startz(2014):Macroeconomics(12e),McG raw-Hill Education.
    (6)Caves,R.,J.Frankel and R.Jones(2007):World Trade and Payments:An Introduction(10e),Pearsonl Education.
    (7)Obstfeld,M.(1992):“International Finance”,In:Eatwell,J.,M.Milgate and P.Newman(eds.)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Macmillan.
    (1)Caves,R.,J.Frankel and R.Jones(2007):World Trade and Payments:An Introduction(10e),Pearsonl Education.
    (2)Obstfeld,M.and K.Rogoff(1996):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MIT press.
    (3)Krugman,P.,M.Obstfeld and M.Melitz(2015):International Finance:Theory and Policy(10e),Pearsonl Education.
    (4)MacD onald,R.(1992):“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bility”,In:Eatwell,J.,M.Milgate and P.Newman(eds.)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Macmillan.
    (5)Krugman,P.,M.Obstfeld and M.Melitz(2015):International Finance:Theory and Policy(10e),Pearsonl Education.
    (6)Dornbusch,R.,S.Fishcer and R.Startz(2014):Macroeconomics(12e),McG raw-Hill Education.
    (7)Lee,J.and M.Chinn(2006):“Current Account and Real 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the G-7 Countr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5,257-274.
    (8)Dornbusch,R.,S.Fishcer and R.Startz(2014):Macroeconomics(12e),McG raw-Hill Education.
    (9)Caves,R.,J.Frankel and R.Jones(2007):World Trade and Payments:An Introduction(10e),Pearsonl Education.
    (10)Krugman,P.,M.Obstfeld and M.Melitz(2015):International Finance:Theory and Policy(10e),Pearsonl Education.
    (1)Dornbusch,R.(1992),“Purchasing Power Parity”,In:Eatwell,J.,M.Milgate and P.Newman(eds.)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Macmillan.
    (2)保罗·克鲁格曼:《汇率的不稳定性》,张兆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3)Williamson,J.(2003):“Exchange Rate Policy and Development”,Paper presented to a conference of Institute for Policy Dialogue in June.2003.
    (4)Williamson,J.(1990):“What Washington Means by Policy Reform”,In:Williamson,J.(ed.),Latin American Adjustment:How Much Has Happened?PIIE,7-20.
    (5)Rodrik,D.(2008):“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365-412.
    (6)Krugman,P.,M.Obstfeld and M.Melitz(2015):International Finance:Theory and Policy(10e),Pearsonl Education.
    (7)申铉松:《汇率与全球流动性传导》,《中国金融》,2016年第5期。
    (8)Williamson,J.(2009):“Exchange Rate Economics”,Open Economies Review,20,123-146.
    (9)Frankel,J.(2015):“China Is Not yet Number One”,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10,1-6.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08、709页。
    (2)顾海良:《画说〈资本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152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6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7、169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70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51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69页。
    (4)张志超:《汇率论》,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页。
    (5)陈岱孙、厉以宁主编《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6)张志超:《汇率论》,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页。
    (7)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53页。
    (8)张忠任:《数理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5页。
    (1)陈岱孙、厉以宁主编《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2)陈岱孙、商德文主编《近现代货币与金融理论研究——主要流派理论比较》,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8页。
    (3)陈岱孙、厉以宁主编《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4)陈彪如等:《人民币汇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7页。
    (5)陈岱孙、厉以宁主编《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6)李翀:《外汇汇率理论的比较与思考》,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713-1715页。
    (7)陈彪如等:《人民币汇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
    (8)陈岱孙、厉以宁主编《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页。
    (9)陈岱孙、商德文主编《近现代货币与金融理论研究——主要流派理论比较》,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5页。
    (1)陈彪如:《国际金融概论(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序言第2页、正文第65页。
    (2)张志超:《社会主义汇率经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2-24页。
    (3)李翀:《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序言第551、559页。
    (4)任治君:《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价格与理论汇率》,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753页。
    (5)马寅初:《通货新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3、46页。
    (6)陈彪如:《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载《我的经济观(3)》,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65页。
    (1)陈岱孙:《法币汇价问题》,《今日评论》(昆明)第二卷,1939年第1期。
    (2)黄达、张杰:《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49页。
    (3)钱荣堃:《加强研究工作,推进国际金融学科建设》,载《我的经济观(2)》,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37-746页。
    (4)黄达:《金融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7-59、72页。
    (5)陈彪如、马之騆主编:《国际金融学(第三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9-151页。
    (6)陈彪如等:《人民币汇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8-160页。
    (7)陈彪如、马之騆主编:《国际金融学(第三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9-151页。
    (8)钱荣堃、陈平、马君潞主编:《国际金融》,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9、310页。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159页。
    (2)黄达、张杰:《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61页。
    (3)钱荣堃、陈平、马君潞主编:《国际金融》,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9、310页。
    (4)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159页。
    (5)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管理概览》,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
    (6)戴相龙:《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第三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版,第334页。
    (7)胡晓炼:《生产要素价格调整与汇率机制改革的配合关系》,2010年7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
    (8)周小川:《周小川行长接受《财新周刊》专访》,2016年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
    (1)郭树清:《中国经济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问题》,《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
    (2)易纲:《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15-236页。
    (3)易纲、张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2-547页。
    (4)周小川:“从生产能力形成的角度解释经济不平衡——在新浪金麒麟论坛上的讲话”,2011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
    (5)易纲:《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15-236页。
    (6)易纲、张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2-547页。
    (7)周小川:“周小川行长接受《财新周刊》专访”,2016年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
    (1)Aizenman,J.(2015):“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Capital Market Openness,and Financial Reforms in China”,NBER Working Paper,No.20943.
    (2)Bénassy-Quéré,A.and Y.Forouheshfar(2015):“The Impact of Yuan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57,115-135.
    (3)Ito,H.,R.McC auley and T.Chan(2015):“Currency Composition of Reserves,Trade Invoicing and Currency Movements”,Emerging Markets Review,25,16-29.
    (4)Ito,H.and M.Kawai(2016)“Trade Invoicing in Major Currencies in the 1970s-1990s:Lessons for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RIETI Discussion Paper,16-E-005.
    (5)Aizenman,J.and H.Ito(2016):“East Asian Economies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 the Post-Crisis World”,NBER Working Paper,No.22268.
    (6)Damette,O.(2016):“Mixture Distribution Hypothesis and the Impact of a Tobin Tax on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A Reassessment”,Macroeconomic Dynamics,20,1600-1622.
    (7)Xu,X.,S.Wu and Y.Wu(201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nminbi's Exchange Rate and East Asia Currenc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5,34-52.
    (8)He,Q.,I.Korhonen,J.Guo and F.Liu(2015):“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and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BOFIT Discussion Paper,No.20/2015.
    (9)Shu,C.,D.He and X.Cheng(2015):“One Currency,Two Markets:The Renminbi's Growing Influence in Asia-Pacific”,China Economic Review,33,163-178.
    (10)余永定、张斌、张明,《尽快引入人民币兑篮子汇率宽幅区间波动》,《国际经济评论》,2016年第1期。
    (1)郑振龙、郑国忠、贾雅琴,《人民币汇率弹性空间测度——货币篮子组合与多尺度模式识别视角比较》,《国际金融研究》,2016年第6期,第73-85页。
    (2)陈卫东、王有鑫,《人民币贬值背景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渠道、规模、趋势及风险防范》,《国际金融研究》,2016年第4期。
    (3)金中夏、洪浩:《国际货币环境下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4)张勇,《热钱流入、外汇冲销与汇率干预——基于资本管制和央行资产负债表的DSGE分析》,《经济研究》,2015年第7期。
    (5)谭小芬、龚力丹、杨光:《非贸易品相对价格能解释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的波动吗》,《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8期。
    (6)陆磊、李宏瑾,《纳入SDR后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基于货币功能和储备货币供求的视角》,《国际经济评论》,2016年第3期。
    (7)周宇,《论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基于主要国际货币比较的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6年4期。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5页。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6页。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9页。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35页。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72页。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77页。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4页。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5页。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3页。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44页。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6年3月18日,第1、9-18版。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1页。
    (2)《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人民日报》,2016年5月9日,第1版。
    (3)Obstfeld,M.(1992):“International Finance”,In:Eatwell,J.,M.Milgate and P.Newman(eds.)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Macmillan.
    (4)Obstfeld,M.and K.Rogoff(1996):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MIT press.
    (1)王国刚:《简论货币、金融与资金的相互关系及政策内涵》,《金融评论》,2011年第2期。
    (2)陈彪如等:《人民币汇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