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一般规定章的定位、模式及其建构——基于大陆法系67项立法例的对比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oles, pattern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general chapters in family law of civil cod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ixty-seven jurisdictions
  • 作者:刘征峰
  • 英文作者:LIU Zhengfeng;School of Law,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 关键词:婚姻家庭 ; 民法典 ; 主观权利 ; 客观法 ; 法律效果 ; 生活事实
  • 英文关键词:family law;;civil code;;subjective rights;;objective law;;legal effect;;living facts
  • 中文刊名:ZLX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6
  • 出版单位: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25;No.123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体系视角下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18CFX075)
  • 语种:中文;
  • 页:ZLXS201901009
  • 页数:10
  • CN:01
  • ISSN:43-1393/C
  • 分类号:71-80
摘要
婚姻家庭编是否设立一般规定章并没有学理上的必然性。一般规定章之设置应当首先考虑立法传统与实践需求。在设置一般规定章的立法例中,可以根据"是否存在基本原则"的标准将其划分为"社会主义-前社会主义"国家模式和"第二条道路"。考虑到婚姻家庭编一般规定章对民法总则的模仿,其是否需要同时处理客观法和主观权利两方面的问题应当首先参考民法总则的构造技术。但是,婚姻家庭编一般规定章的构造尤其需要考虑婚姻家庭编是基于生活事实的相似性进行聚合处理的这一特点。在主观权利部分,它不能仿照民法总则那样,以法律效果的相似性为基础进行提取公因式的操作。婚姻家庭编一般规定章中的某些基本原则同时扮演了客观法意义上的立法指导功能和主观权利意义上的权利限制功能。根据性质上的差异将这些原则分置于客观法和主观权利两部分并不具有实益。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起草应当融通两种模式,在客观法部分增设法律适用规则,在主观权利部分增设权利主体规则(亲属的一般原理)和权利消灭规则(时效)。
        There is no theoretic necessity to set up a general chapter in family law. Lawmaking tradition and practical need are the two key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drafting the general chapter. Based on the criteria whether there are general principles or not, the surveyed laws in sixty-seven jurisdic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Socialism-Former Socialism Model and the Second Model. Considering the imitation of civil code by the general chapter in drafting family law, it should first refer to structural technique of civil general principles whether it should deal with objective law and subjective rights simultaneously. Nevertheless, the structure of general chapters in drafting family law especially needs to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drafting family law is dealt with in combination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to real life situations. In the part of subjective rights, it is unable to adopt an analogous method used in the general part of civil code to extract common factors in line with the similarity of legal effects. Some general principles in family law play a dual role of both its guiding fun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jective law and the limiting fun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e right. Then it is of little practical use to assign these principles in two par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nature. The drafting work of family law in Chinese civil code should integrate these two models—adding law application rule into the part of objective law while adding the rules that stipulate the subject of rights(general principles of.relatives), and the rights in the part of subjective rights(prescription).
引文
[1]李建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C]//李适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义.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680-681.
    [2]杨立新.论民法总则中债法总则之存废[J].清华法学,2014(6):81-96.
    [3]我妻荣,有泉亨.亲属法[M].远腾浩,补订.夏玉芝,译.北京:工商出版社,1996:6.
    [4]维尔纳·弗卢梅.法律行为论[M].迟颖,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37.
    [5]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M].邵建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1.
    [6]弗朗茨·维亚克尔.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发展为观察重点(下册)[M].陈爱娥,黄建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467.
    [7]ORSOLYA SZEIBERT.Marriage and cohabitation in the new hungarian civil code:Answering the new challenges[C]//Attila Menyhárd,Em?d Veress.New civil codes in Hungary and Romania.Switzerland:Springer,2017:173-191.
    [8]恩斯特·齐特尔曼.民法总则的价值[J].王洪亮,译.田士永,校.中德私法研究,2014(10):70-85.
    [9]曾祥生.再论民法典总则编之存废[J].法商研究,2015(3):110-118.
    [10]Franz Jürgen S?cker,Roland Rixecker.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Bd.7,Familienrecht I)[M].München:C.H.Beck,2010:15.
    [11]迪特尔·施瓦布.德国家庭法[M].王葆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353-354.
    [12]近江幸治.民法讲义Ⅰ民法总则:第6版补订[M].渠涛,等译.渠涛,审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3.
    [13]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99-213.
    [14]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亲属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3-34.
    [15]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草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85.
    [16]于飞.民法基本原则:理论反思与法典表达[J].法学研究,2016(3):89-102.
    [17]王泽鉴.民法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03.
    [18]巫昌祯,李忠芳.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通则一章的具体设计[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4):4-6.
    [19]王利明.法律解释学导论:以民法为视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690.
    [20]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58.
    [21]刘征峰.家庭法中的类型法定原则:基于规范与生活事实的分离与整合视角[J].中外法学:2018(2):472-492.
    [22]陈甦.民法总则评注(下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1420.
    (1)当然,这种避讳也并非绝对,《韩国民法典》亲属编、《日本民法典》亲族编均使用了“总则”作为章名。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使用了“通则”作为章名,而澳门地区《民法典》则使用“一般规定”作为章名。虽然作为学界主流意见的《中国法学会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专家建议稿》中使用了“通则”作为章名,但考虑到已经颁布的《民法总则》第一章使用了“基本规定”作为章名,作为对应,婚姻家庭编的相应内容似乎也应使用这一名称。《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征求意见稿)将“一般规定”作为章名。本文在讨论中不进行这种名称上的细致区分,除特别说明外,均使用“一般规定”指代。
    (2)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婚姻家庭编子项目通则分组(夏吟兰、徐涤宇、陈汉、刘征峰)共考察了67个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其中某些国家(地区)的性质在不同的法系分类标准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北欧国家可能单独被划归到斯堪的纳维亚法系中,又或者如加拿大魁北克省可能被归入混合法系中。民法典家庭编(或人与家庭编)或家庭法典(或家庭法、婚姻家庭法以及其他立法形式)设立了家庭法总则、一般规定、序言或者基本原则的国家(地区)共32个,分别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朝鲜、韩国、柬埔寨、老挝、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乌克兰、阿尔巴尼亚、埃塞俄比亚、科索沃、保加利亚、亚美尼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匈牙利、黑山、立陶宛、荷兰、葡萄牙、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古巴。民法典家庭编(或人与家庭编)或家庭法典(或家庭法、婚姻家庭法以及其他立法形式)未设立家庭法总则、一般规定或序言的国家(地区)共35个,分别是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拉脱维亚、希腊、瑞士、爱沙尼亚、波兰、格鲁吉亚、泰国、土耳其、捷克、瑞典、奥地利、芬兰、挪威、冰岛、丹麦、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乌拉圭、巴拉圭、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玻利维亚、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加拿大魁北克省、菲律宾。
    (3)例如,我国《民法总则》第123条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根据第2条的规定,民事法律关系包含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两个方面,由此可推断出我国民法中的法律行为包含了婚姻家庭编中的行为。
    (4)根据余延满教授的考察,《德国民法典》总则中所规定的法律行为制度基本上不能适用于身份行为。参见余延满:《亲属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6-47页。
    (5)朱庆育教授指出,身份行为虽有其特殊之处,但仍不妨统辖于法律行为概念之下。参见朱庆育:《民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4页。
    (6)然而,正如拉伦茨所指出的那样,这种精简背后往往存在“增加限制性和细分性规定”的代价。参见[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册),王晓晔、邵建东、程建英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
    (7)部分立法例将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提前到总则,由总则进行统一处理。例如,《捷克民法典》在总则编第3条第2款第b项规定了婚姻家庭和父母子女关系受法律特别保护的原则,但该法典在家庭编并未设置一般规定章。这实际上表明,如果严格坚持民法典总则的全局统摄力,那么总则的基本原则必然是财产法原则和身份法原则的混合体。
    (8)《匈牙利民法典》家庭编极具特色,未设置一般规定章,而是直接设置了基本原则章(Alapelvek),规定了家庭编的四项基本原则(bekezdéséhez lásd a Ptk.4:1§-4:4§)。
    (9)Codul civil,art.263;??????????????????1-??.
    (10) Lu?t h?n nhan và gia ?ình 2014, ?i?u 4; Кодекс 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 о Браке и Семье, Статья 3.
    (11)Неке (ерл?-зайыптылы?) ж?не отбасы туралы, 2-бап; 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нын ?йб?л?, 1-статья.
    (12)Porodi?ni zakon, Clan 12; Гра?ански законик (29. ма?а 2015. Године), Члан2222.
    (13)С?мейний кодекс Укра?ни (СКУ), Стаття 7; Ligji p?r Familjen i Kosov?s, Neni 4.
    (14)亦有学者指出,在婚姻家庭编中保留这些不属于私法性质的基本原则的合理性在于:这些原则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内涵或者必须通过婚姻家庭关系实现。参见夏吟兰:《民法分则婚姻家庭编立法研究》,《中国法学》2017年第3期,第76页。
    (15)Lu?t h?n nhan vàgia?ình 2014,?i?u 2.
    (16)#12
    (17)在本文所考察的立法例中,采纳了“社会主义-前社会主义”国家模式并且将婚姻家庭法作为民法典的一部分进行处理的只有《罗马尼亚民法典》《立陶宛民法典》和审议讨论中的《塞尔维亚民法典草案》。
    (18)需要澄清的是,从立法例的对比考察来看,这种模仿并非绝对。易言之,即使总则规定了调整范围、基本原则、法律适用等内容,也并不表明家庭编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捷克民法典》总则保留了“社会主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立法风格,开篇即规定了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但家庭编并未设置一般规定章来呼应总则的规定。
    (19)另外一种模式是将时效和期间单独成章,例如《土库曼斯坦家庭法典》。值得一提的是,《土库曼斯坦民法典》虽然主要参考了德国民法专家拟定的草案,但是在基本规定一章仍然使用了客观法和主观权利的二元体例,这点与《俄罗斯民法典》完全一致。参见《土库曼斯坦民法典》,魏磊杰、朱淼、杨秋颜译,蒋军洲校,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0)有学者将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拉丁法族民法典只处理客观法,而不设立总则处理主观权利的模式称为形式序编,而将以《俄罗斯民法典》为代表的潘德克式民法典同时处理客观法和主观权利的模式称为实质序编。参见陈小君:《我国民法典:序编还是总则》,《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第38-42页。
    (21)Friedrich, BeKomm, N 10 ff.zu Art.7 ZGB,转引自[瑞]贝蒂娜·许莉蔓-高朴、耶尔格·施密特:《瑞士民法:基本原则与人法》,纪海龙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4页。
    (22)Art. 1:3 BW.
    (23)《民法》第2条。
    (24)LR CK 3.4 str.
    (25)Неке(ерл?-зайыптылы?)ж?неот басытур алы,5-бап;Сем ейный кодекс,Статья4.
    (26)参见2018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关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的说明》。
    (27)婚姻家庭编中的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实际上是对总则中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具体化处理,构成次级原则。它承担了总则原则高度抽象性和婚姻家庭编规则具体性的过渡功能。参见方新军:《内在体系外显与民法典体系融贯性的实现:对<民法总则>基本原则规定的评论》,《中外法学》2017年第3期,第583-584页。
    (28)LR CK 1.2 str., 1.137str., 3.5 str.
    (29)无论是在私法上,还是在宪法、人权法层面,婚姻家庭领域的权利都表现出相对性,即使儿童的利益也不应当被绝对化,法官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权衡冲突各方的利益。参见刘征峰:《在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父母人权保护间寻找平衡:以<欧洲人权公约>第8条为考察中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7月刊,第17-23页。
    (30)参见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
    (31)比较法上的典型立法例如罗马尼亚(Codulcivil,art.261)和匈牙利(Ptk. 4:2§)。
    (32)以罗荣耕、谢娟如与陈莺监护权纠纷案为例,二审法院在对《婚姻法》第27条第2款进行目的扩张续造时,最为重要的考量便是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参见(2015)沪一中少民终字第56号民事判决。
    (33)梁慧星教授主编的学者建议稿采纳了独立成章的处理模式,夏吟兰教授亦赞同此观点,而王利明教授主编的学者建议稿采纳了非独立成章的处理模式。分别参见: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213页;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亲属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3-34页;夏吟兰:《民法典体系下婚姻家庭法之基本架构与逻辑体例》,《政法论坛》2014年第5期,第143页。在2002年进行民法典编撰时,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将“亲属的一般原理”独立成章,参见杨大文:《民法的法典化与婚姻家庭法治的全面完善:关于民法婚姻家庭编的总体构想》,《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2页。
    (34)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权利的产生。亦即,权利基于主体间的亲属关系而产生。
    (35)参见《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征求意见稿)第822条。
    (36)参见《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征求意见稿)第832-852条。
    (37)参见《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征求意见稿)第90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