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娟
  •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 组织行为 ; 思考
  • 中文刊名:RLZY
  • 英文刊名:Human Resources
  • 机构:北京亿莱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03-23
  • 出版单位:人力资源
  • 年:2019
  • 期:No.435
  • 语种:中文;
  • 页:RLZY201904021
  • 页数:2
  • CN:04
  • ISSN:21-1485/C
  • 分类号:37-38
摘要
自我效能感是在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人Randura提出来的一种概念。这是会对人们思维、行为产生影响的社会认知理论核心概念。对自我效能感进行文献搜索发现,现如今以"自我效能感"为主题的文献超过一万条。可以看出,在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中,自我效能感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研究重点领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领域当中的研究逐渐被众多组织心理学家以及工业所研究,并且这种趋势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人民对于职业以及工作的要求都提升了档次,因此,需要更高的自我效能感。本篇文章对组织行为中自我效能感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引文
[1]高蒨,林兴发.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高校的调查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7,(17):93-95.
    [2]陆昌勤,方俐洛,凌文辁.组织行为学中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思考[J].心理科学,2002,25(3):345-346.
    [3]基于自我效能感的社会工作人员队伍管理研究——以上海市某区社会工作人员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09.
    [4]贾普君.理工类大学生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关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v.38;No.211(3):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