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引导下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践的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葛雪梅 ; 褚兰玲 ; 吴彩娥 ; 李婷婷 ; 沈文
  • 关键词:新工科 ; 微生物 ; 教学与实践
  • 中文刊名:GXQG
  • 英文刊名:Light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机构: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2 15:05
  • 出版单位:轻工科技
  • 年:2019
  • 期:v.35;No.243
  • 基金: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教学成果培育工程项目“:三维融合”的农林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语种:中文;
  • 页:GXQG201902062
  • 页数:3
  • CN:02
  • ISSN:45-1385/TS
  • 分类号:142-144
摘要
为了提高基于食品专业微生物教学水平,基于现代教育中基于新工科课程建设的要求,对微生物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分别从课堂教学及以工程素质人才建设任务的实践为导向,并充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及学科发展的多学科融合现状,为达到培养具备复合能力人才的目标,对课程内容、学习及实践模式进行探讨与总结。
        
引文
[1]冀君,许鑫,章伟成,等.地方高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探究与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26).
    [2]卢冬梅.微生物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0(12):156.
    [3]宋丽丽,张丽华.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5(4):160-161.
    [4]戴玄,谭永忠,尚淑梅,等.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7):162.
    [5]安登第,曾献春,努尔古丽,等.微生物学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877-882.
    [6]陈悦.挑战与应对: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教育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
    [7]张敬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魅力中国,2016(20).
    [8]谢文佩,易湘茜,祁静,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活动教学模式构建初探[J].轻工科技,2017(9):181-182.
    [9]于洋,李敬双,郭雪松,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继续教育,2017,31(3):9-11.
    [10]Jinping H.E.XI.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J].Engineering,2015,1(1).
    [1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12]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13]林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7-14.
    [14]李峰,徐锦.师生对问题导向性学习中案例评价的分析--基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调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1-2.
    [1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16]杨春敏.基于雨课堂的食品微生物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4).
    [17]刘丽英,孙中涛,丁延芹,等.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微生物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3).
    [18]唐晓峰,彭方,李文化,等.以教材研究和建设为主线全方位打造现代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J].微生物学通报,2013,40(2):334-340.
    [19]裴志胜,文攀,徐云升,等.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3).
    [20]宫强,秦翠丽,侯颖,等.食品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改革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7).
    [21]刘唤明,雷晓凌,刘颖,等.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6(3):340-341.
    [22]刘廷国,黄劲松,郭军,等.“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5(7):86-88.
    [23]张秀艳,李牧,王小红,等.食品发酵设备与工艺实验课程的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9):235-236.
    [24]于小磊,郭雪松,穆静,等.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26).
    [25]史苗苗,闫溢哲,刘延奇,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食品化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J].轻工科技,2018(2).
    [26]方婷,梁鹏.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7):77-78.
    [27]严慧玲,刘金钏,袁尔东.基于能力培养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7(8).
    [28]刘琳.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30(30):12222-12223.
    [29]何峰,项俊,方元平,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基于工厂化生产实践指导的“发酵工程”教学研究与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642-647.
    [30]王庆玲,陈计峦,姬华.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初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9):81-82.
    [31]李保国,王欣,周化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食品工业,2017(5):234-237.
    [32]李婷婷,吴彩娥.林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6):17-20.
    [33]王丰俊,孙爱东,王晓楠,等.林业院校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74-76.
    [34]林雪,李武.食品微生物学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9).
    [35]范方宇,阚欢.特色林业食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食品工业,2017(6):259-261.
    [36]崔谱.《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黄山学院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8(3).
    [37]赵铁,王春晖,陈雯.浅析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及授课影响因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