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王陵区大墓被盗年代的讨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Dates of Tomb Robbery of Shang Dynasty Royal Tombs at Yinxu
  • 作者:赵俊杰
  • 英文作者:Zhao Junjie;
  • 关键词:殷墟王陵区 ; 西周早期 ; 早期盗掘 ; 殷遗民
  • 英文关键词:Royal tombs at Yinxu;;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early robbery;;adherents of the Shang dynasty
  • 中文刊名:ZLB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 机构:安阳师范学院考古系;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年:2019
  • 期:No.186
  • 基金: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16CKG008);;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项目(项目批准号:Q2015-12)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ZLBK201901011
  • 页数:10
  • CN:01
  • ISSN:10-1005/K
  • 分类号:54-63
摘要
殷墟王陵区大墓早期被盗的时间应是西周早期。M1002和M1004等墓葬出土的西周遗物时代应为西周中期,是后期混入的。大墓之上的小墓和灰坑年代应为西周时期,仅分布在大墓周围或大墓之上,它们均与早期盗坑无直接打破关系,不能作为证明早期盗坑不早于西周中期的证据。这些小墓和灰坑打破灰土或灰黄土而非夯土,时代应晚于早期盗坑或同时。大墓上的墓葬和灰坑多数没有规则的形状和边缘,总体特征与西周时期殷遗民墓葬差别较大,可能是周人在盗掘之后对王陵的进一步破坏。
        The Yinxu imperial mausoleums should be robbed in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for the excavations of the mid-Western Zhou dynasty in M1002 and M1004 should be mixed in the mausoleums after the first robbery. Although the small tombs and pits on or around the large tombs can be dated to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y cannot proved that the early robber's pits were no earlier than the midWestern Zhou dynasty for there are no dire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These tombs and pits broke through the grey and grey-yellow earth but not contacted with the rammed earth, so they might appear later than or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early robbing pits. Moreover, there are no regular shapes and edges in these tombs and pits and their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ombs of adherents of the Sha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further damage in Zhou dynasty after being robbed.
引文
[1]井中伟:《殷墟王陵区早期盗掘坑的发生年代与背景》,《考古》2010年第2期。
    [2][5]张敏:《殷墟王陵上的晚期遗迹及早期盗掘坑年代辨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2期。
    [3]何毓灵:《殷墟王陵早期被盗年代研究》,《考古》2014年第6期。
    [4]李宏飞:《殷墟西北冈西周遗存分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第11期。
    [6]刘富良:《洛阳西周陶器墓研究》,《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3期。
    [7]a.韩维龙、张志清:《长子口墓的时代特征及墓主》,《考古》2000年第9期;b.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市西高平遗址商周遗存发掘报告》,《华夏考古》2006年第4期。
    [9]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五本·1004号大墓》,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第2-3页。
    [10]同[1]。文章认为两坑的时代可能是宋代。
    [11][52]何毓灵:《殷墟周人灭殷遗存研究》,《三代考古(六)》,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92页。
    [12]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八本·1550号大墓》,历史语言研究所,1976年,第119页。
    [13]同[9],第115、164页。
    [14]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三本·1002号大墓》,历史语言研究所,1965年,第116页。
    [15]同[14],第23页。
    [16]中国社会科学院安阳工作队:《1978年安阳殷墟王陵区侯家庄北地一号墓发掘报告》,《江汉考古》2017年第3期。
    [17][21]同[14],第4页。
    [18]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四本·1003号大墓》,历史语言研究所,1967年,第9页。
    [19]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七本·1500号大墓》,历史语言研究所,1974年,第5页。
    [20][24]同[12],第3页。
    [22]同[18],第8页。
    [23]同[19],第5页。
    [25]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二本·1001号大墓》,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7页。
    [26]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六本·1217号大墓》,历史语言研究所,1968年,第4页。
    [27]同[18],第6页。
    [28]同[14],第4-5页。
    [29]同[26],第4-5页。
    [30]同[19],第5-6页。
    [31]同[9],第7-8页。
    [32]同[12],第3-4页。
    [33]同[18],第7-8页。
    [34]同[25],第4-15页。
    [35]a.周原考古队:《1999年度周原遗址ⅠA 1区及ⅣA 1区发掘简报》,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第2卷,文物出版社,2003年;b.周原考古队:《2002年周原遗址(齐家村)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4期;c.周原考古队:《2003年秋周原遗址(ⅣB2区与ⅣB3区)的发掘》,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第3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d.李彦峰:《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2014-2015的勘探与发掘》,《考古》2016年第7期。
    [36]雷兴山:《论周原遗址西周时期手工业者的居与葬--兼谈特殊器物在聚落结构研究中的作用》,《华夏考古》2009年第4期。
    [37]雷兴山、种建荣:《周原遗址商周时期聚落新识》,《大宗维翰:周原青铜器特展》,文物出版社,2014年。
    [38]牛世山:《西周时期的殷墟与周边--文化的传承与革新》,《华夏考古》2017年第2期。
    [39]a.郭宝钧、林寿晋:《一九五二年洛阳东郊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5年第1期;b.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北窑西周墓》,文物出版社,1999年。
    [40]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阜鲁国故城》,齐鲁书社,1982年。
    [41]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1973-1977》,文物出版社,1995年。
    [42]张礼艳:《西周都邑人群构成的比较分析--从墓葬材料考察》,《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6期。
    [43]张礼艳:《从墓葬材料看丰镐地区西周时期的人群构成》,《华夏考古》2015年第2期。
    [44]印群:《从墓葬制度看殷遗民文化特色嬗变之不平衡性》,《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第4期。
    [45]张礼艳:《丰镐地区西周墓葬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46]罗西章:《北吕周人墓地》,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
    [47]郜向平:《洛阳地区西周墓葬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48]郭志委:《史前时期腰坑葬俗试析》,《考古》2014年第6期。
    [49]贺俊:《对商人“腰坑”葬俗来源与形成问题的探讨》,《中国文物报》2015年8月14日。
    [50]郜向平:《商系墓葬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78页。
    [51]张明东:《商周墓葬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117页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