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的歌体创作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Wang Yuanliang's Creation of “Ge” Style Poetry
  • 作者:辛晓娟
  • 英文作者:Xin Xiaojuan;
  • 关键词:汪元量 ; 歌体 ; 乐府联章 ; 宫词
  • 中文刊名:WXYC
  • 英文刊名:Literary Heritage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文学遗产
  • 年:2019
  • 期:No.682
  •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新教师启动金项目“唐诗歌行体对长安都城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项目编号2015030034)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WXYC201902017
  • 页数:12
  • CN:02
  • ISSN:11-1009/I
  • 分类号:83-94
摘要
汪元量将平生经历写入琴歌之中,创作出《湖州歌》《越州歌》等大型联章组诗,记录南宋灭亡时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堪称一代之诗史。汪元量以诗为歌,以歌者自居的创作心态,深刻影响到这三组诗歌的艺术风格,使其呈现出与其他文人纪事诗不同的面貌。考察其音乐、篇制、叙事、艺术风格、体制源流以及艺术魅力的成因,可知《湖州歌》《越州歌》《醉歌》等七绝联章的出现,不仅是宋代纪事诗发展的结果,也是乐府联章发展的结果,《湖州歌》创作本质上是乐府联章创作,并受《宫词》百首的影响。
        
引文
(1)刘辰翁《湖山类稿序》,孔凡礼辑校《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85页。
    (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册,第1413页。
    (3)钱谦益《书汪水云集后》,《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88页。
    (4)聂心汤《汪元量传》,《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202页。
    (5)张嵩老《题汪水云诗卷》,《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223页。
    (6)胡斗南《题汪水云诗卷》,《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211页。
    (7)钱士升《南宋书·汪元量传》,《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202页。
    (8)赵文《书汪水云诗后》,《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87页。
    (9)萧灼《题汪水云诗卷》,《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221页。
    (10)钱谦益《书汪水云集后》,《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88页。
    (11)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全集》卷一三,上海书店1985年版,第312页。
    (12)文天祥《书汪水云诗后》,《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86页。
    (13)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56页。
    (14)汪元量著,胡才甫校注《汪元量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8页。
    (15)周剑之《宋诗叙事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89页。
    (16)王辉斌《论宋金元的连章体》,《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
    (17)张传峰《两种〈湖州歌〉辨》一文,考证汪元量《湖州歌》之“湖州”不是今天浙江省湖州市,而是今杭州市区湖墅、米市巷一带(《文学遗产》1996年第5期)。
    (18)乐府创作分为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两种。如果沿袭前代已有的乐府旧题,则为旧题乐府,如唐人创作《将进酒》《梅花落》。如果无所依傍、自命新题,则属于新题乐府。一般而言,采用已有民歌加以改造的,仍归属旧题乐府,如鲍照《行路难》、刘禹锡《竹枝词》。汪元量的湖州歌创作,是否采用当地民歌呢?叶德钧《戏曲小说丛考》将湖州歌作为一种歌谣体式收录,其来源是《水浒传》第三十七回的《湖州歌》:“老爷生长在江边,不怕官司不怕天。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据张传峰《两种〈湖洲歌〉辨》考证,“《水浒传》里的‘湖州歌’意应是‘胡诌歌’,即信口开河,胡编乱造之歌,并非是一种歌谣的特定体裁。”可见,汪元量湖州歌命题,并非取自湖州当地民歌,而是因为元军驻扎湖州市集有感而发,即事名篇。
    (19)如李濬《松窗杂录》记载开元中李杨二人于沉香亭赏牡丹,令进《清平调》之事,可见《清平调》是新声乐府。李白这组绝句的创作目的,本就是配乐演唱,供宫廷娱乐。《竹枝词》曲调取自民间,依声填词的创作模式与之近似。
    (20)钱良择、顾瑶光《虎丘竹枝词序》,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册,第907页。
    (21)田中玉辑《十家宫词》,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1页。
    (22)孟启《本事诗·高逸第三》:“(玄宗)尝因宫人行乐,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倘时得逸才词人吟咏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白。”(孟启、叶申芗《本事诗本事词》,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6页)
    (23)彭定求《全唐诗》卷二九七,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册,第3362页。
    (24)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卷二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册,第280页。
    (25)脱脱等《宋史》卷一四二《乐志》,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册,第3348页。
    (26)刘将孙《湖山隐处记》,《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97页。
    (27)陈泰《送钱唐琴士汪水云》,《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227页。
    (28)严日益《题汪水云诗卷》,《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223页。
    (29)李珏《书汪水云诗后》:“纪其亡国之戚,去国之苦……唏嘘而悲,甚于痛哭,岂《泣血录》所可并也?”(《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87页)
    (30)赵文《书汪水云诗后》,《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87页。
    (31)吴成《知不足斋合刻汪水云诗序》,《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93页。
    (32)李成文《宋元之际诗歌研究》,南京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106页。
    (33)唐汝询《唐诗十集》癸集三,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87页。
    (34)周鹏《汪元量〈醉歌〉〈湖州歌〉〈越州歌〉叙事研究》,宁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35)蒙古语,谓行贿索贿,奉献礼品。宋人彭大雅《黑鞑事略》:“其见物则欲,谓之撒花……撒花者,汉语觅也。”(京都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抄本[罗振玉旧藏],第20页)
    (36)谢翱《续琴操哀江南四章》,《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208页。
    (37)刘辰翁《湖山类稿序》,《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86页。
    (38)刘辰翁《湖山类稿序》,《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85页。
    (39)潘耒《书汪水云集后》,《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90页。
    (40)钱志熙《百年歌自苦——论杜甫诗歌创作中“歌”的意识》,《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春之卷。
    (41)曾顺孙《书汪水云集后》,《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218页。
    (42)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丁福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552页。
    (43)宋濂等《元史》卷一〇四《刑法志》,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9册,第2651页。
    (44)《元史》卷一〇五《刑法志》,第9册,第2685页。
    (45)周方《书汪水云集后》,《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86页。
    (46)《元史》卷八《世祖本纪》,第1册,第156页。
    (47)刘一清《钱塘遗事》卷八《罢团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84页。
    (48)《元史》卷九《世祖本纪》,第1册,第176—177页。
    (49)《宋史》卷四七,第3册,第937页。
    (50)李吟山《赠汪水云》,《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210页。
    (51)《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92页。
    (52)《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88页。
    (53)班固《汉书》卷三〇《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册,第1756页。
    (54)吴成《知不足斋合刻汪水云诗序》,《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94页。
    (55)《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214页。
    (56)周方《书汪水云诗后》,《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第187页。
    (57)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第52页。
    (58)史梦兰《全史宫词》发凡,《史梦兰集》,第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4页。
    (59)《全史宫词》序,《史梦兰集》,第6册,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