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和环渤海地区合作的战略中心城市——呼和浩特市对接国家战略策略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National Strategy of Strategy for Minority Area Cities to Participate——Hohhot Cultural Exchange Center City Construction Concept
  • 作者:春燕
  • 英文作者:Chun Yan;
  •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 ; 战略中心城市 ; 国家战略 ; 错位发展 ; 特色发展
  • 英文关键词: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ethnic areas of the city;;national strategy;;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dislocation development
  • 中文刊名:ZGMI
  • 英文刊名:China Ancient City
  • 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公共事业研究室;
  • 出版日期:2018-10-05
  • 出版单位:中国名城
  • 年:2018
  • 期:No.205
  • 语种:中文;
  • 页:ZGMI201810004
  • 页数:6
  • CN:10
  • ISSN:32-1793/G0
  • 分类号:23-28
摘要
国务院2015年9月正式批复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增加了内蒙古自治区为环渤海地区合作的主要省(区、市),同时明确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为环渤海地区内陆合作的战略中心城市。新的发展形势为内蒙古自治区及首府城市在环渤海地区合作中立足自身优势参与国家战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探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利用地区资源优势错位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和环渤海地区合作的战略中心城市,旨在为民族地区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October 12, 2015 by the "Platform for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Bohai Sea region," the State Council officially approved the release of the "Outline" to promote coop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pecialties, dislocation development,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ased on a clear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for the Bohai Sea 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main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while clearly the capital of Hohhot in Inner Mongolia is landlocked cooperation in the Bohai Sea region's strategic center of the city [1]. New developments for the capital city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based on its own resourc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strategy has created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 the capital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o explore the use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exchange center in Ethnic Area city aims to develop national regional specialties, dislocation development,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reference.
引文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
    [2]国务院.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Z].2015.
    [3]陈晓.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理论依据和战略选择[J].商业时代,2010(34):122-124.
    [4]冯之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丁焕峰.区域发展理论回顾[J].生产力研究,2005(1):226-228.
    [6]覃成林,郑云峰,张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9-14.
    [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彭丽敏.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思考—以城市功能和国家战略的动态耦合为线索[J],城市规划,2013,20(1):14-22.
    [9]王玉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以援助方式促进内蒙古与蒙古国的经贸合作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130-132.
    [10]翁善珍.内蒙古地区丝绸之路的物证[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37):6-10.
    [11]呼和浩特市政府.呼和浩特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5.
    [12]李罗莎.中蒙俄经济走廊展望[J].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6(03):435-455.
    [13]杜德斌.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5(2):17-20.
    [14]陈群民,钱洁.台北城市文化发展的经验及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11(4):83-87.
    [15]春燕.民族地区中心城市参与国家战略策略研究——呼和浩特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城市建设构想[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8):76-81.
    (1)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根据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纲要》、《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推进民族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扶持。
    (2)在“一带一路”中,根据“丝绸之路”的定义,狭义的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的“丝绸之路”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路线:一是从中原洛阳、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至西域,然后通往欧洲的“沙漠丝绸之路”,该通道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线路;二是贯通内蒙古自治区和外蒙古高原草原地带,经西伯利亚、中亚北部抵达欧洲的“草原丝绸之路”;三是中国东南一带,经东海、南海后进入印度洋,凭借苏伊士运河再进入地中海,沿线经过东南亚、南亚印度、西亚阿拉伯等国家最后进入欧洲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四是从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广西、云南、西藏等地,经东南亚进入印度至南亚、西亚等更远地区的“西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以中原向北越过古阴山(现大青山)、燕山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东部、南俄草原,进入中西亚北部地区、直达地中海北部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这是一条贯穿内蒙古自治区,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线路最长,承载着人类古老文明和历史文化最典型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