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农民发展不充分与美好生活需要矛盾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adequate Development of Land-lost Peasants and the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 作者:江维国 ; 李立清
  • 英文作者:Jiang Weiguo;Li liqing;
  •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 ; 发展不充分 ; 美好生活需要 ; 社会主要矛盾
  • 英文关键词:land-lost peasants;;inadequate development;;needs for a better life;;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 中文刊名:LZXK
  • 机构:湖南农业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5-14 14:23
  • 出版单位:兰州学刊
  • 年:2019
  • 期:No.308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8BGL196);;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被征地农民‘民生三感’的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JJ40113)
  • 语种:中文;
  • 页:LZXK201905016
  • 页数:8
  • CN:05
  • ISSN:62-1015/C
  • 分类号:178-185
摘要
被征地农民发展不充分与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主体多元化、表现形态多样化特征的自我呈现。被征地农民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持续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和内涵发展不充分三方面,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包括获得稳定工作、满意收入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导致被征地农民发展不充分与美好生活需要矛盾的原因主要有培训机制不完善、创业支持乏力和补偿标准过低等因素。因此,完善培训机制、强化创业支持、适度提高补偿标准等举措是促进被征地农民充分发展,进而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
        At present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diversified subjects and diversified forms,of whic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land-lost peasants and the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is the self-presentation. The inadequate development of land-lost peasant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adequac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hared development results and connotation development,and the needs for a stable job,a satisfactory income and social identity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ir well-being.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land-lost peasants and their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are imperfect training mechanism,weak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and low compensation standards. Therefore,improv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strengthening entrepreneurial support,and appropriately raising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r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land-lost peasants,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better life.
引文
(1)杨清望:《农地征收中权力侵蚀的法律规制——以湖南省H市“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的博弈为例》,《法学》2017年第3期,第106-116页。
    (2)刘金龙、黄小慧、邓宝善:《城市化过程中城郊农村社区治理结构变迁——基于广州A区的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18年第3期,第2-18页。
    (3)奥托·迈耶:《德国行政法》,刘飞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72-76页。
    (4)Andrew J.P.and Douglas J.M.“Agricultural Value and Value of Rights Future Land Development”,Land Economics,2001(2):56-68.
    (5)J Mugisha.“Compensation for Land Expropriation in Rwanda:The Need for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to Valuation”,Journal of Land Administration in Eastern Africa,2015(1):296-307.
    (6)N Tagliarino.“The Status of National Legal Frameworks for Valuing Compensation for Expropriated Land”,Land,2017(6):1-29.
    (7)Baker R L.“Controlling Land Uses and Prices by Using Special Gain Taxation to Intervene in the Land Market:The Vermont Experiment”,Environmetrics,1975(3):225-236.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1)李迎生、吕朝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社会政策创新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67-73、150页。
    (2)陶纪坤:《失地农民的失业保险与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第77-84页。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课题组:《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管理世界》2014年第4期,第5-41页。
    (4)杨风、燕浩扬:《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障碍与路径——以山东省为例》,《农村经济》2015年第5期,第103-107页。
    (5)赵中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属性与形态特征》,《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2期,第55-65、126页。
    (1)吴婧:《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困境及就业率提升的路径探索》,《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第100-105页。
    (2)赵清军等:《失地农民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A市的调查数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第67-72页。
    (3)周毕芬:《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创业环境与创业意愿——基于福建省N市的调查数据分析》,《西北人口》2015年第5期,第49-52页。
    (4)董科鹏、李淑霞:《论永久性失地农民面临的权益保障困境》,《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第76-77页。
    (5)王轶、詹鹏、姜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与城镇居民和未失地农民收入差距研究——基于北京地区的调查数据》,《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4期,第121-139页。
    (6)何艳冰、黄晓军、杨新军:《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适应性研究——以西安市为例》,《地理研究》2017年第2期,第226-240页。
    (1)严蓓蓓:《人的城镇化与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障碍之消除——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人民论坛》2013年第26期,第140-142页。
    (2)曹煜玲:《城市近郊区失地农民职业获得影响因素及路径变革——基于对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的调查》,《兰州学刊》2016年第5期,第202-208页。
    (1)崔红志、王佳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内涵、挑战与对策》,《改革》2017年第9期,第5-17页。
    (2)程晓波、郁建兴:《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征地机制完善与制度创新》,《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第56-62页。
    (1)江维国、李立清:《失地农民社会融入路径异化与内卷化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第59-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