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黑格尔个人与国家关系思想的理论批判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宋艳华 ; 蒋锦洪
  • 关键词:马克思 ; 黑格尔 ; 个人 ; 国家 ; 关系 ; 批判
  • 中文刊名:HSKX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广西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83
  •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共产党共享发展思想的理论意蕴与实践历程研究”(2017BHC001)
  • 语种:中文;
  • 页:HSKX201901014
  • 页数:5
  • CN:01
  • ISSN:45-1185/C
  • 分类号:88-92
摘要
不同于自由主义者,黑格尔试图用理性国家来整合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马克思对黑格尔个人与国家关系思想中的真知灼见进行了肯定,同时又对其进行了系统批判。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的国家目的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虚幻性;批判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中介论,揭示了官僚阶层代表普遍利益只是一种假象;批判了黑格尔的君主主权论,阐明了人民主权论;还从方法论的高度对黑格尔的个人与国家关系思想进行更彻底的批判,认为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犯了孤立、静止、片面的错误。
        
引文
[1][4][5][8][9][10][11][12][13][14][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5;189;189;61;210-211;39;41;143;114;51;35.
    [2]邓正来,J 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98.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6]阿维纳瑞.马克思的社会与政治思想[M].张东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18-19.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7.
    [16]仰海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再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2(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