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社会学视域下的学校教育空间生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付强 ; 辛晓玲
  • 关键词:空间社会学 ; 学校教育空间 ; 构成类型 ; 空间生产
  • 中文刊名:SDSK
  • 英文刊名: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版日期:2019-04-05
  • 出版单位:山东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84
  • 语种:中文;
  • 页:SDSK201904011
  • 页数:6
  • CN:04
  • ISSN:37-1053/C
  • 分类号:76-81
摘要
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提出三元辩证的空间认识论以及社会空间生产理论,赋予空间及其生产新的内涵和寓意。从社会空间理论分析框架出发,建构学校教育空间的基本构成及其动态生成过程,从而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种空间化的视角和思维。据此,我们将学校教育空间分为物理空间、知识空间、人际空间和体验空间四个部分。物理空间是学校教育空间最本质的构成范畴;由知识内容、知识的物质载体和知识的意义建构构成的知识空间;人际空间作为学校教育空间的动态生成系统,它彰显着学校教育空间的社会性和生成性;体验空间构成学校教育空间的动力系统。通过各个构成空间螺旋式的生产过程完成学校教育空间整体性的生产。
        
引文
①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
    ②何雪松:《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社会》2006年第2期。
    (1)陆扬:《社会空间的生产——析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2)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Blackwell,1991,p.26.
    (3)庄友刚:《西方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的逻辑、问题与趋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6期。
    (4)参见林聚任:《论空间的社会性—一个理论议题的探讨》,《开放时代》2015年第6期。
    (5)冯契:《哲学大辞典(修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28页。
    (6)别敦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
    (8)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3期。
    (9)徐冰鸥、潘洪建:《知识内容:基本蕴涵、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
    (10)田慧生:《教学环境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