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批评话语实践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iscourse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Literary Theory
  • 作者:时胜勋
  • 英文作者:Shi Shengxun;
  • 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 ; 文论危机 ; 话语实践 ; 话语机制 ; 拯救理论
  • 英文关键词: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literary theory crisis;;discourse practice;;discourse mechanism;;to save theory
  • 中文刊名:NJSH
  • 英文刊名: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北京大学中文系;(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南京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375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艺术话语范式研究”(15BA011)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NJSH201901020
  • 页数:7
  • CN:01
  • ISSN:32-1302/C
  • 分类号:139-145
摘要
在文学理论研究遭遇危机之际,作为一个替代方案,文学批评在今天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使命。它能拯救理论吗?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需要对文学批评做出新的分析。文学批评是一种话语实践。当代文学批评话语形态表现为学院派批评和大众媒介批评两种,它们背后都有潜在的价值诉求,即本体价值诉求与功能价值诉求。二者从顶层上设计了文学批评的话语机制,即介入写作与介入社会。作为这一话语机制的落实,文学批评的物质性力量、社会学力量、人文学力量,各尽其职,由此完成文学批评话语实践的整体进程。通过这一复杂的文学批评话语实践,文学批评成为"活的""有力的"文学批评。就此而言,用批评拯救理论并非不现实。文论或可借由这一话语实践观照自身的危机,反躬自省,实现理论的自我救赎。
        At the time of the crisis of literary theory research,as an alternative,literary criticism has been given more time missions today. Can it save the theory? Before answering this question,we need to make a new analysis of literary criticism. Literary criticism is a discourse practice.The discourse patterns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are characterized by academic criticism and mass media criticism. They have potential value appeals behind them,namely,ontological value appeal and functional value appeal. They designed the discourse mechanism of literary criticism from the top level,that is,to intervene in writing and society.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discourse mechanism,the material force,sociological force and humanistic force of literary criticism have done their part,thus completing the overall process of literary criticism discourse practice. Through this complex literary criticism discourse practice,literary criticism becomes a "living"and "powerful"literary criticism. In this regard,it is not unrealistic to save theory by criticism. Literary theory may use this discourse practice to observe its own crisis,reflect on itself,and realize the self-salvation of theory.
引文
(1)高建平:《理论的理论品格与接地性》,《文艺争鸣》2015年第1期。
    (2)时胜勋:《文学批评的现实性诉求及其困境》,《文艺评论》2016年第1期。
    (3)近年来,文学批评依然问题多多,比如“文学批评面对这样日新月异又不断放大的文学对象,时有捉襟见肘的不足”。白烨主编:《中国文情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81-182页。
    (4)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5)布赖斯勒:《文学批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6)杨守森:《文学批评的四重境界》,《文史哲》2006年第1期。
    (7)白烨:《文学批评的新境遇与新挑战》,《文艺研究》2009年第8期。
    (8)高建平:《论学院批评的价值和存在问题》,《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第1期。
    (9)郜元宝:《批评五嗌》,《文艺研究》2005年第9期。
    (10)白烨主编:《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82页。
    (11)欧阳友权:《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动向》,《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12)吴迪:《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13)斯炎伟:《“有意味的形式”---“十七年”文艺报刊中的“读者来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4期。
    (14)谭德晶:《批评的狂欢---网络批评“广场”辩析》,《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第3期。
    (15)何映宇:《真正的写作,需要让自己赤裸保罗·柯艾略专访》,《新民周刊》2015第14期。
    (16)陈涌:《论陈忠实的创作》,《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
    (17)朱星:《〈金瓶梅〉的文学评价以及对〈红楼梦〉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
    (18)程光炜:《王安忆与文学史》,《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3期。
    (19)张江:《批评的伦理》,《求是学刊》2015年第5期。
    (20)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文艺月报》1957年第5期。
    (21)周坤:《文学批评应推动作家的艺术创作》,《文艺报》2013年12月18日。
    (22)陈国恩:《文学批评的状态和批评家的角色》,《文艺研究》2009年第8期。
    (23)吴俊:《文学批评、公共空间与社会正义》,《文艺研究》2008年第1期。
    (24)王岳川:《萨特存在论三阶段与文学介入说》,《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25)曹霞:《王实味事件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政治化》,《学术界》2010年第5期。
    (26)周志强:《伪经验时代的文学政治批评---本雅明与寓言论批评》,《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27)吴俊:《文学的权利博弈:国家文学与文学批评》,《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2期。
    (28)陆震:《“清官意识”与〈生死抉择〉》,《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7期。
    (29)姚楠:《政治批评:风平浪不静---简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中的政治批评》,《文艺评论》2003年第4期。
    (30)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31)陈菁霞:《盛大文学产业链》,《中华读书报》2009年11月4日。
    (32)刘新少:《网络文学产业驱动与艺术审美的矛盾》,《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2期。
    (3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34)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35)税海模:《魂兮归来---论高校文学教育体系的拓展与改建》,《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4期。
    (36)贾磊磊:《建构艺术批评的文化标准》,《文艺研究》2008年第10期。
    (37)谢有顺:《如何批评,怎样说话?---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出路》,《文艺研究》2009年第8期。
    (38)陈国恩:《文学批评的状态和批评家的角色》,《文艺研究》2009年第8期。
    (39)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40)爱德华·W.萨义德:《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朱生坚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41)余虹:《文学理论的寄生性与学理性》,《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42)赖大仁:《文学理论批评化:趋势与问题》,《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