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北抗日根据地报刊发行模式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Distribution Mode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in North China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 作者:张荣杰
  • 英文作者:Zhang Rongjie;College of Marxism,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 关键词:华北抗日根据地 ; 报刊发行 ; 交发合一
  • 英文关键词:anti-Japanese base areas in North China;;distribution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unification of transportation,postal service and distribution
  • 中文刊名:JLSY
  • 英文刊名:Military History Research
  • 机构: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0
  • 出版单位:军事历史研究
  • 年:2019
  • 期:v.33;No.135
  • 基金: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对华邮政侵略研究(1931—1945)”(18XZS017)
  • 语种:中文;
  • 页:JLSY201901006
  • 页数:11
  • CN:01
  • ISSN:10-1590/E
  • 分类号:87-97
摘要
抗战时期,中共采取交通、邮政、发行合为一体的"交发合一"发行模式,将党报党刊发行到根据地、友区和敌区,强化了中共宣传和动员能力,为建设和巩固根据地起了积极作用。该发行模式主要包括交通组织建设、交通队伍建设、交通网络建设、交通制度建设等方面。该发行模式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一方面源于各级党委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来自群众的支持。"交发合一"发行模式为新中国"邮发合一"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dopted the mode of unification of transportation,postal service and distribution,and circulated the party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to the base areas and areas of friends and enemies. This enhanced the CPC's capabilities for publicity and mobilization,playing an active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building and consolidation of base areas. The distribution mode mainly included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 organization,transport team,transport network and transport system. It proved to be effective because it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party committees at all levels,and it also won the support of the masses. This mod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New China's distribution mode by means of postal service.
引文
(1)《中共中央通告第二十八号---关于建立和健全党内交通问题(192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交通局:《党内交通史料选编》(内部印刷),1981年印,第16页。
    (1)陈志强,吴廷俊:《中央苏区时期报刊发行的途径与效果研究》,《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6期。
    (2)杜敬:《冀中报刊史料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47页。
    (3)相关主要成果有,吴锋:《90年来中共党报党刊发行模式的嬗变与反思》,《中国出版》2011年第11期;王飞:《关于陕甘宁边区书报发行体系的考察---以1937-1945年为例》,《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武志勇、宋阳:《论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的发行工作》,《新闻大学》2006年第2期;张衍霞:《山东战时邮政的党报党刊发行》,《理论月刊》2008年第7期;范连生:《论抗战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的战邮工作》,《抗战史料研究》2014年第2辑;王海军:《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图书”出版发行探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4期;张卫波:《抗战时期中共媒体形象的塑造-以党报党刊宣传报道为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年第4期;李金铮:《读者与报纸、党政军的联动:〈晋察冀日报〉的阅读史》,《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4期。另外,在报刊史的专著中,以介绍“历史上的报刊”为主,对“报刊的历史”缺乏足够的分析,未能对报刊的发行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有:黄河、张之华:《中国人民军队报刊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叶文益等:《广东革命报刊史1919-1949》,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王传涛:《烽火信使: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马志春:《明证---在敌后壮大的抗日根据地报刊》,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年。
    (4)《中共中央关于党报问题给地方党的指示》,《解放》1938年第39期。
    (5)毛泽东:《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新闻工作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112页。
    (1)《列宁论党报的作用》,《解放》1940年第100期。
    (2)《代论书报发行工作》,《太岳日报》1941年3月30日,第1版。
    (3)袁桂莲,王光荣:《延安的红色报刊是怎样传送出去的》,《北京支部生活》2004年第5期;杨廷寊、田达治:《杨廷宾评传》,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第39页。
    (4)《张闻天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93页。
    (5)赵国平、吴述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的发行工作》,杜敬:《冀中报刊史料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27页。
    (6)《晋冀鲁豫边区交通总局1940-1941年全面工作总结报告》(1942年),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十二---交通邮政》,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9页。
    (7)《关于转变对发行工作的认识确定报纸发行数量的通令》(1940年12月19日),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太行区卷)》,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第138页。
    (8)刘昌权:《晋绥边区1941年至1946年交通机构和交通干线的设置情况》,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省机要通信局:《中共山西党内交通历史资料选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08页。
    (9)《中共晋西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发行交通工作的指示》(1942年1月13日),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省机要通信局:《中共山西党内交通历史资料选编》,第76页。
    (10)《太岳区交通局关于双十节督察长联席会作风检讨总结》(1945年11月),山西省档案馆藏:74-1-10-1。
    (1)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太行区卷)》,第117页。
    (2)邮政局对外称交通局。
    (3)《列宁对邮发合一工作的重要评价》,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5辑,内部资料,1988年,第63页。
    (4)中共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关于反扫荡的宣传鼓动工作》,《战线》1942年第88期。
    (1)《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于发行工作的指示》,中共吕梁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晋绥根据地资料选编》第5集,内部资料,1984年,第253页。
    (2)《关于交通工作的决定》(1944年12月28日),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冀鲁豫卷)》,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第179页。
    (3)田殿昌:《回忆新华日报胜利报联合发行办事处》,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7辑,内部资料,1988年,第9页。
    (4)《河曲二区改进报纸发行工作》,《抗战日报》1945年6月5日,第3版。
    (5)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太行区卷)》,第175-176页。
    (6)《太岳区交通局关于双十节督察长联席会作风检讨总结》(1945年11月),山西省档案馆藏:74-1-10-1。
    (7)秉恭、长发:《交通局召开扩干会议,总结一年来的交发工作,晋北、绵上、三二站荣获一等奖》,《太岳日报》1945年3月23日,第2版。
    (8)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5辑,第50页。
    (9)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5辑,第55页。
    (1)《太岳区交通局关于双十节督察长联席会作风检讨总结》(1945年11月),山西省档案馆藏:74-1-10-1。
    (2)董之平:《回忆梁鸿斋同志》,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太岳卷)》,第363页。
    (3)《交通发行工作在新开展的大村镇设立发行站》,《太岳日报》1941年6月10日,第1版。
    (4)《第二交通督察处决定加班送报》,《太岳日报》1944年11月19日,第3版。
    (5)《邮工跑夜歌》,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绥边区卷)》,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年,第234页。
    (6)《干线模范邮工侯金龙》,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6辑,内部资料,1988年,第22页。
    (7)张广文:《交通英雄李培》,《太岳日报》1945年1月9日,第2版。
    (8)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6辑,第25页。
    (9)中国邮电工会山西省委员会工运史编写组:《山西邮电工运史料》,内部资料,1991年,第63页。
    (10)中国邮电工会山西省委员会工运史编写组:《山西邮电工运史料》,第64页。
    (11)邮务管理总局:《晋冀鲁豫总局边区邮政建设》,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3辑,内部资料,1988年,第6-8页。
    (1)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6辑,第11页。
    (2)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冀鲁豫边区卷)》,第179页。
    (3)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省机要通信局:《中共山西党内交通历史资料选编》,第59页。
    (4)《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于发行工作的指示(1943年9月5日)》,《晋绥根据地资料选编》第5集,第252页。
    (5)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冀鲁豫边区卷)》,第273页。
    (6)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十二---交通邮政》,第403页。
    (7)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十二---交通邮政》,第120页。
    (8)鲁兮:《太行山抗日烽火中人民交通邮政发展的前奏曲》,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5辑,第50页,(9)《太岳交通局1945年工作总结》,山西省档案馆藏:74-1-10-1。
    (10)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太行区卷)》,第187页。
    (11)邮政管理局编印:《晋冀鲁豫边区邮政建设》,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3辑,第8页。
    (1)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冀鲁豫边区卷)》,第235页。
    (2)太行交通邮政史料整理组:《太行交通邮政发展概况》,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13辑,内部资料,1989年,第42-46页。
    (3)孙景山:《太岳区积极开展报纸发行的一些情况》,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20辑,内部资料,1990年,第6页。
    (4)《彭真同志关于发行工作问题致李富春同志电》(1939年12月29日),《中国报刊发行史料》编辑组编:《中国报刊发行史料》,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第25页。
    (1)山西省出版史志编纂委员会,内蒙古《晋绥边区出版史》编委会:《晋绥边区出版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1页。
    (2)《组织读报小组的点滴经验》,《新华日报》(太岳版)1945年12月3日,第4版。
    (3)李金铮:《读者与报纸、党政军的联动:〈晋察冀日报〉的阅读史》,《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4期。
    (4)笑春:《沁县50个村组织读报小组》,《太岳日报》1944年8月7日,第3版。
    (5)孙景山:《太岳区积极开展报纸发行的一些情况》,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20辑,内部资料,1990年,第6页。
    (6)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晋察冀日报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页。
    (7)穆欣:《晋绥解放区文化工作鸟瞰》(节录),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第1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244页。
    (8)笑春:《沁县50个村组织读报小组》,《太岳日报》1944年8月7日,第3版。
    (9)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第1册,第244页。
    (1)《组织读报小组的点滴经验》,《新华日报》(太岳版)1945年12月3日,第4版。
    (2)《太岳交通局1945年工作总结》,山西省档案馆藏:74-1-10-1。
    (3)杜敬:《冀中报刊史料集》,第403页。
    (4)《晋冀鲁豫边区交通邮政大事记》,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华北交通邮政史料选编》第14辑,内部资料,1989年,第11页。
    (5)《交办干部会议认为以往工作缺点是主观主义作怪》,《太岳日报》1942年8月3日,第4版。
    (6)《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绥卷)》,第203页。
    (7)《太岳区交通局关于双十节督察长联席会议作风检讨总结(1945年11月)》,山西省档案馆藏:74-1-10-1。
    (8)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十二交通邮政》,第71页。
    (9)《太岳区交通局关于双十节督察长联席会议作风检讨总结(1945年11月)》,山西省档案馆藏:74-1-10-1。
    (10)《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绥卷)》,第129页。
    (1)成安玉等:《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冀鲁豫边区卷)》,第273页。
    (2)《太岳区交通局关于双十节督察长联席会议作风检讨总结(1945年11月)》,山西省档案馆藏:74-1-10-1。
    (3)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