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个“孩子”的“现代亚神话”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Modern Sub-myth” on Four “Children”
  • 作者:王海燕
  • 英文作者:WANG Hai-yan;School of Humanity,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现代亚神话 ; 孩子 ; 黑孩 ; 捞渣 ; 丙崽 ; 上官金童
  • 英文关键词:modern sub-myths;;children;;the black boy;;the dredger boy;;the C puppy;;the golden boy
  • 中文刊名:HLSY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2;No.189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国小说发展史论”(项目编号:10BZW089);; 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对立与和谐:新时期30年小说的发展论阐释”(项目编号:AHSKF07-08D110)
  • 语种:中文;
  • 页:HLSY201903007
  • 页数:6
  • CN:03
  • ISSN:46-1076/C
  • 分类号:55-60
摘要
新时期文学中的四个孩子:黑孩、捞渣、丙崽和上官金童,虽出自现代小说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神话,却无不浸染了"神性"或"魔性",他们身上附着了民族的、群体的、端点上的某种"类"的品性,成为民族历史和民族性格的寓言品,这些"孩子"的形象,构成了犹如神话人物的形象符号的隐喻体系。
        The four children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new period, i.e. the black boy, the dredger boy, the C puppy and the golden boy, are all imbued with divinity or devildom, though they come from modern novels rather than real myths, for they are attached with certain "class" attribute of the nationality, the group, and the end point, and have become the allegory of national history and national character. In a word, the image of these "children" constitutes a metaphorical system like the image symbol of mythical characters.
引文
①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页。
    (1)莫言:《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2期。
    (2)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05页。
    (3)程德培、吴亮评述:《探索小说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97页。
    (4)马国川:《我与八十年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第209-210页。
    (5)莫言:《我的〈丰乳肥臀〉——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参见杨扬编:《莫言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4页。
    (6)莫言:《丰乳肥臀》,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第200页。
    (7)莫言:《丰乳肥臀》,第537页。
    (8)莫言:《丰乳肥臀》,第520页。
    (9)莫言:《丰乳肥臀》,第508页。
    (10)莫言:《丰乳肥臀》,第510页。
    (11)莫言:《丰乳肥臀》,第406页。
    (12)莫言:《红高粱家族》,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3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