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主体的抽象度问题及其对私法体系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Abstraction of Civil Subject and Its Impact on the System of Private Law
  • 作者:梅夏英
  • 英文作者:MEI Xiaying;
  • 关键词:抽象人格 ; 形式理性 ; 伦理性 ; 人格序列递进
  • 英文关键词:Abstraction of Personality;;Formal Rationality;;Ethics;;Progressive Phenomenon of Personality
  • 中文刊名:JMFV
  • 英文刊名:Business and Economic Law Review
  • 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8
  • 出版单位:经贸法律评论
  • 年:2019
  • 期:No.2
  • 语种:中文;
  • 页:JMFV201901008
  • 页数:14
  • CN:01
  • ISSN:10-1579/D
  • 分类号:90-103
摘要
近代民法典的主体存在着"伦理人格"和"财产人格"的基本划分,后者具有形式理性和工具化的特点。从亲属法的人格到商事上市公司法人人格存在着人的抽象度的序列递进现象,人的生物性和伦理性经逐步过滤而最终成为符号化的财产性人格,这一序列递进现象可以有效解释传统私法中亲属法和财产法的区隔、民法和商法的界限以及社会立法所依赖的人格图像转换基础。当代社会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强化了民事主体的商人化和财产化,未来民法应坚守对于市民社会成员资格和非形式化的伦理人格的规制,在此基础上对于特殊对象如动物、冷冻胚胎和机器人等主体问题,应在确定人格序列递进的位置基础上,进行合理论证和立法取舍。
        The subject of modern civil code has the basic division of "ethical personality" and"property personalit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l rationality and instrumentalization.From the personality of family law to the personality of legal person of Commercial Listed companies, there is a progressive phenomenon of personality abstraction. In this process, human biology and ethics are filtered gradually and the subject eventually becomes the symbolic property personality. This progressive phenomenon can effectively explain the separation between family law and property law in traditional private law, the boundary between 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images trusted by social legislation.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iza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ivil subjects. In the future, civil law should adhere to the regulation of civil society membership and non-formal ethical personality. On this basis, the subject problems of special objects such as animals, frozen embryos and robots should be reasonably demonstrated and legislated on the basis of determining the progressive phenomenon of personality abstraction.
引文
[1][德]汉斯·哈腾鲍尔:《民法上的人》,孙宪忠译,《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第4期,第396-399页。
    [2][德]汉斯·哈腾鲍尔:《民法上的人》,孙宪忠译,《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第4期,第398页。
    [3]关于民事主体的划分,我国学者普遍赞同“三分说”,而德国学者则倾向于“二分说”,对于合伙等是否具有独立意志和人格存在根本的分歧,参见李永军:《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础》,《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第16页。
    [4]李永军:《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础》,《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第21-22页。
    [5]李永军:《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础》,《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第23-24页。
    [6]李建伟:《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商个人制度结构的立法表达》,《政法论坛》2018年第6期,第87-99页。
    [7][日]星野英一:《私法上的人》,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63页。
    [8]李永军:《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础》,《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第25-26页。
    [9]马俊驹:《人与人格分离技术的形成、发展与变迁--兼论德国民法中的权利能力》,《现代法学》2008年第4期,第48-52页。
    [10]申晨:《夫妻财产法价值本位位移及实现方式--以约定财产制的完善为重点》,《法学家》2018年第2期,第12页。
    [11]郭明瑞:《完善法定继承制度三题》,《法学家》2013年第4期,第109-113页。
    [12]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26页及以下。
    [13]李建伟:《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商个人制度结构的立法表达》,《政法论坛》2018年第6期,第87-99页。
    [14][日]星野英一:《私法上的人》,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76、87条。
    [16][德]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17]陈苇:《中国继承法修改热点难点研究》,群众出版社2013年版,第171页。
    [18][德]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78页。
    [19]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页。
    [20]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二十世纪民法回顾》,《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第19-30页。
    [21]高利红:《动物不是人,是什么?》,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26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2]一、二审判决参见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2013)宜民初字第2729号民事判决书;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法院(2014)锡民终字第01235号民事判决书。
    [23]李昊:《冷冻胚胎的法律性质及其处置模式--以美国法为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57-69页。
    [24]有学者认为,江苏宜兴案例判决并没有真正解决冷冻胚胎的法律地位问题,而是传统思维的惯性体现。参见侯学宾、李凯文:《民法视野下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与处分规则》,《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93-102页。
    [25]赵万一:《机器人的法律主体地位辨析--兼谈对机器人进行法律规制的基本要求》,《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155-161页。
    [26]郑戈:《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未来》,《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0期,第78-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