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滇藏地区对中央王朝的认同何以可能之新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new interpretation of Yunnan-Tibet area'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Imperial Court of the Central Plains
  • 作者:雷信来
  • 英文作者:LEI Xin-lai;Research Center for Ethnic Policy and Theory in Wuling Mountains,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滇藏地区 ; 边疆民族 ; 中央政权 ; 认同
  • 英文关键词:Yunnan-Tibet area;;ethnic groups in the borderland;;Imperial Court of the Central Plains;;identification
  • 中文刊名:YNZ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Minz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片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
  • 出版日期:2019-05-13
  • 出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6;No.184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诏大理国政治思想史研究”(13CMZ010);; 长江师范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唐宋王朝的地缘政治与族际关系研究”(2017KYQD92)阶段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YNZZ201903023
  • 页数:7
  • CN:03
  • ISSN:53-1191/C
  • 分类号:144-150
摘要
历史时期滇藏地区均属于中华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与中原王朝的交流互动系古代中国不同地区或不同政权之间的交往联络。换句话说,这是古代中国内部的政治生态式样。考察历史上滇藏地区与中原王朝关系发展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滇藏地区所以认同中央王朝是有深刻原因的:地缘环境上的亲缘关系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自然因素,文化向心力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诱致因素,民族间的"三交"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基本因素,经济交往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决定因素,行政管辖是滇藏地区认同中央王朝的关键因素。
        Yunnan-Tibet area wa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hina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Imperial Court of the Central Plains was a mirror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or different local regimes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ancient China; in other words, a typical political ecology within ancient China.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unnan-Tibet area and the Imperial Court of the Central Plains reveals the root causes of the former'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latter: the close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was the natural factor; the cultural centripetence was the trigger; 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fusion were the basic factors; economic exchange was the decisive factor;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was the crucial factor.
引文
① 廖春华,胡军:《多样、宽容、和谐的文化与民族团结——云南民族团结问题思考》,《思想战线 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第33页。
    ② 李根,张晓松:《云南民族团结的特点、发展规律及成因探析》,《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③ 雷信来:《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国家认同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年版,第68~201页。
    ④ 鲍秋媛:《从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看所谓“西藏问题”的实质》,《理论导刊》2004年第12期。
    ⑤ 赵志:《对“3.14事件”以来“西藏问题”的回顾与反思》,《阴山学刊》2009年第2期。
    ⑥ 周兴维:《解决“西藏问题”的柔性思考》,《民族学刊》2010年第2期。
    ⑦ 陈金霞,李大国:《中国解决西藏问题的对策》,《阴山学刊》2006年第3期。
    (1)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8 页。
    (2)石硕:《论藏族历史发展的开放性特征》,《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3)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隋唐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90页。
    (4)王忠:《松赞干布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72~73页。
    (5)安应明:《吐蕃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23页。
    (6)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8页。
    (7)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93页。
    (8)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93页。
    (9)王文光,尤伟琼,张媚玲:《云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概要》,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页。
    (10)格勒:《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页。
    (11)王家伟,尼玛坚赞:《中国西藏的历史地位》,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12)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史记(第二册)》,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5页。
    (13)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新唐书(第八册)》,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4643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15)方铁:《西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页。
    (16)方铁:《西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页。
    (17)方铁:《西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55页。
    (18)方铁:《西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78页。
    (19)恰白·次旦平措,诺昌·吴坚:《西藏简明通史(上册藏文本)》,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12页。
    (20)王家伟,尼玛坚赞:《中国西藏的历史地位》,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21)向燕南,罗炳良,王东平:《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第3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33页。
    (22)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5页。
    (8)张云:《多元一体国家中的西藏》,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89~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