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学视域中的“江西派”之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建次 ; 杨凤
  • 关键词:古典诗学 ; 江西派”之论 ; 渊源论说 ; 缺失批评 ; “宗派图”之辨
  • 中文刊名:FZ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1-15
  • 出版单位: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7
  • 期:v.31;No.13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07CWZ001)
  • 语种:中文;
  • 页:FZDS201701016
  • 页数:6
  • CN:01
  • ISSN:35-1048/C
  • 分类号:96-101
摘要
古典诗学视域中的"江西派"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艺术渊源论,主要道出江西诗渊源近取于黄庭坚而远溯于杜甫与韩愈;二是创作缺失论,主要对江西诗中所呈现逐新求异的创作之法、粗率直露的艺术表现、逼仄偏狭的创作取径、质胜于文的面貌呈现等予以批评;三是"宗派图"之论,主要对其随意而为及无所诠次的状况予以阐明及廓清。这三个维面,为后人全面深入把握江西诗派提供了丰富的辨识。
        
引文
[1][13][29]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廖德明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332,333,328页。
    [2][4][5][6][7][12][17][19][21]陈伯海:《历代唐诗论评选》,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91,488,520,697,239,930,433,488,821页。
    [3][15]严羽:《沧浪诗话》,郭绍虞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46-247,26页。
    [8][25][32]傅璇琮:《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461,467,462页。
    [9][10][33]黄庭坚:《山谷全书》,《宋集珍本丛刊》本,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第238,238,238-239页。
    [11][2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728,1713页。
    [14][20][30][31]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82,1371,296,486页。
    [18]郭绍虞笺释:《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82页。
    [22][23][26][27][28]郭绍虞:《清诗话续编》,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617,62,2433,2433,2329-23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