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的江西派诗比较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Hu Yinglin's Comparative Theory of Jiangxi Peotry
  • 作者:吴晟
  • 英文作者:Wu Sheng;
  • 关键词:胡应麟 ; 江西派 ; 兴象风神 ; 变主格 ; 法与悟 ; 事障
  • 英文关键词:Hu Yinglin;;Jiangxi Peotry;;"Xingxiang Fengshen";;Alter Nominative;;Intuitive Apprehension and Poetry Method;;Phenomenal Hindrances
  • 中文刊名:SHK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7-08-10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
  • 年:2017
  • 期:No.444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知性反省江西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6FZW005)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HKX201708019
  • 页数:8
  • CN:08
  • ISSN:31-1112/Z
  • 分类号:186-193
摘要
胡应麟能够以史的观念来审视诗体、诗风的演进和嬗变,论诗尚"格调",认为它与"兴象风神"密不可分;尚"变"尚"化",批评宋人学杜不知变主格、化主境;尚"法"重"悟",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切中江西末流死守法度而不悟的弊病。勾勒了宋调形成的历程,批评江西派诗好用事而为事障;学杜仅取一端,或得其皮骨,或得其变不得其正。而对其某些句法的评价,则辩证而中肯。
        Hu Yinglin surveyed the evolution of poetic style and prosody with the concept of history, his opinions centered on"style"which was related to"Xingxiang Fengshen"thoery. He advocated"variable"and"enlightenment", then criticized for the poet of Song dynasty which regarded Du Fu as the forefather but seldom to alter nominative or improve realm; Hu Yinglin claimed that"intuitive apprehension"and"poetry method"are equally important to rectify the shortcomings of Jiangxi Poetry such as model ancients without any change. Outlined the history of Song poems, he insisted that the allusion of Jiangxi Poetry had been reduced to phenomenal hindrances because they just learn a little bit from Du Fu and stay around superficial but not deep into the spiritual. In the other words, he had a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to the knowledge about syntax of Jiangxi Poetry.
引文
(1)张廷玉等撰:《明史》第六册,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935页。
    (2)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页。
    (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55页。
    (2)张撝之撰:《世说新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07页。
    (3)刘德重:《格调风神神韵--胡应麟〈诗薮〉的理论特色》,《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4)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00页。
    (5)殷璠:《河岳英灵集原序》,载《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3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页。
    (6)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载《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3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3页。
    (7)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载《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3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7页。
    (8)傅璇琮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0页。
    (9)傅璇琮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0页。
    (10)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26页。
    (11)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六,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34页。
    (1)张撝之撰:《世说新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12页。
    (2)李延寿:《南史》第一册,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586页。
    (3)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43页。
    (4)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4页。
    (5)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六,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29页。
    (6)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40页。
    (1)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载《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06页。
    (2)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06页。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60页。
    (4)陶明濬:《诗说杂记》卷七,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引,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7页。
    (5)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六,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30页。
    (6)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90页。
    (7)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载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64页。
    (8)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71页。
    (9)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00页。
    (10)张廷玉等撰:《明史》第六册,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911页。
    (11)李梦阳:《空同集》卷六十二《答周子书》,载《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69页。
    (12)严羽撰、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2页。
    (1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5页。
    (1)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载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6页。
    (2)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1页。
    (3)缪钺:《论宋诗》,载《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4)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09页。
    (5)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载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78页。
    (6)缪钺:《论宋诗》,载《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7)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55页。
    (8)《明诗别裁集序》,载沈德潜、周准编《明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页。
    (9)《简斋诗笺序》,载刘辰翁撰、段大林校点《刘辰翁集》卷十五,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0页。
    (10)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39页。
    (1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64页。
    (1)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2页。
    (2)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65页。
    (3)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38-39页。
    (4)邱美琼:《胡应麟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与明末宗宋诗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5)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56页。
    (6)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57页。
    (7)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4页。
    (8)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7页。
    (9)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27页。
    (10)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0页。
    (1)苏轼:《苏轼诗集》卷二十九《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苏轼著,冯应榴辑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苏轼诗集合注》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7页。
    (2)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二》,载《文津阁四库全书》第372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25页。
    (3)张廷玉等撰:《明史》第六册,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935页。
    (4)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3页。
    (5)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6-217页。
    (6)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8页。
    (7)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4页。
    (8)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4页。
    (9)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27页。
    (10)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316页。
    (11)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27页。
    (1)惠洪撰,李保民校点:《冷斋夜话》卷一,载《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1页。
    (2)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7页。
    (3)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9-220页。
    (4)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5页。
    (5)《简斋诗集序》,载刘辰翁撰、段大林校点《刘辰翁集》卷十五,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0页。
    (6)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载《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