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濛初的南京冶游历程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ing Mengchu's Romance with Heyang Ji in Nanj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is Literary Work
  • 作者:徐永斌
  • 英文作者:XU Yong-bing;
  • 关键词:凌濛初 ; 河阳姬 ; 运河 ; 南京 ; 恋情 ; 文学创作
  • 中文刊名:ZS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59;No.279
  •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拍》考源”(18ZWA004);;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自组学科“江苏文化家族与文化学派”;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课题“凌蒙初南京冶游历程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 语种:中文;
  • 页:ZSDS201903004
  • 页数:10
  • CN:03
  • ISSN:44-1158/C
  • 分类号:32-41
摘要
凌濛初在早年初游毗邻运河的南京时,曾结识秦淮青楼女子河阳姬,并创作了一些抒写此情事的文学作品。时人包括凌濛初好友董斯张、潘之恒、张旭初等的著述中对此事亦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并对凌与姬的恋情给予赞美和同情。凌濛初在南京的冶游经历对其以后的戏曲小说创作风格、文学理念等产生了直接、重大的影响,如他主张文学创作要有追求真情实感,贵"自然"、重"本色",对"侠女"和一些敢于突破传统伦理束缚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女子持有褒扬态度等。研究凌濛初早年在南京与河阳姬的婚恋历程,有助于深入认识和把握其文学观和文学创作风格。
        
引文
(1)参见黄霖:《一路春风,满树花开---近30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掠影》,《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2)同治《上江两县志》卷21《名宦》,《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4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第492页。
    (1)蘋梗:《秦淮感旧集》上,《笔记小说大观》第4编第9册,台北:新兴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5756页。
    (2)董斯张:《静啸斋存草》卷4《留箧稿·叹逝曲为凌初成赋》。参见《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0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第31页。
    (3)凌濛初的散曲《夜窗对话词》全文见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卷2,在此卷中还收录了凌濛初所作的《惑溺供》赋。《亘史钞》,万历刻本,亦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9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影印本,第520-521页。
    (4)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全文见于上海图书馆所藏郡字号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浙江安吉县安城镇横塘村的凌氏后人凌积明先生所藏光绪甲辰本《凌氏宗谱》及周绍良先生所抄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后三者除了个别字句有差异外,内容完全相同。经笔者对勘以上三种刊本的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发现周先生抄本除了极个别字词有出入外,最接近于上海图书馆所藏郡字号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中的录文。
    (5)叶德均:《凌濛初事迹系年》,《戏曲小说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81页。
    (6)黄佐:《南雍志》卷4,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年,第395页。
    (1)冯梦桢:《快雪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64册,第418-419页。
    (2)袁中道:《游居柿录》,《日记四种》,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年,第198页。
    (3)潘之恒:《亘史钞》,万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93册,第559页。
    (4)潘之恒:《亘史钞》外纪卷2,万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93册,第520页。后文所引凌濛初作品均采用此本,不再出注。
    (1)张楚叔、张旭初:《吴骚合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年,第769-775页。
    (1)冯梦龙:《太霞新奏》,《冯梦龙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95-97页。
    (2)凌濛初辑:《南音三籁》,魏同贤、安平秋主编:《凌濛初全集》第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63-64页。
    (1)参见曾礼军:《情爱与政治:杨贵妃故事的叙述嬗变及其文化成因》,《明清小说研究》2017年第1期。
    (2)尽管凌濛初创作了大量的戏曲作品,但多已不传,现仅存其杂剧《莽择配》、《正本扶余国》和《宋公明闹元宵》(附刊于《二刻拍案惊奇》之后)三种,传奇《乔合衫襟记》残存五套(后者收入凌濛初自辑的《南音三籁》)。另有三套散曲《夜窗对话词》(又名《夜窗话旧》)、《惜别》(又名《乍会惜别》)、《伤逝》和戏曲选集《南音三籁》。
    (3)凌濛初:《莽择配》,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
    (4)孙起都:《书红拂杂剧》,参见凌濛初《莽择配》,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
    (1)(2)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144-145,144页。
    (3)沈泰辑:《盛明杂剧》卷22《虬髯翁》第四折眉批,明崇祯二年序刊本。
    (4)潘之恒:《亘史钞》,《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93册,第578页。
    (5)尤侗:《剧说》卷4,《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第172页。
    (6)凌蒙初:《拍案惊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凡引此书均自此本,不再赘注。
    (7)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凡引此书均自此本,不再赘注。
    (1)(2)凌濛初:《南音三籁叙》,魏同贤、安平秋主编:《凌濛初全集》第4册《南音三籁》,第1,1页。
    (3)《西厢记》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眉批”。参见魏同贤、安平秋主编:《凌濛初全集》第10册《南音三籁》,第23页。
    (4)冯梦龙:《太霞新奏》卷6,《冯梦龙全集》,第95-97页。
    (5)参见赵兴勤:《江苏地域文化生态与明清小说之发展》,《明清小说研究》2017年第2期。
    (6)参见冯保善:《论江苏明清小说创作的历史分期》,《明清小说研究》2018年第1期。
    (1)参见苗菁:《“三言二拍”中的明代故事与京杭大运河》,《明清小说研究》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