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趣缘、学缘、血缘:湘军要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黄民文
  • 关键词:湘军 ; 地缘 ; 趣缘 ; 学缘 ; 血缘
  • 中文刊名:JXSH
  • 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7-15
  • 出版单位:江西社会科学
  • 年:2018
  • 期:v.38;No.380
  •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湘军集团与湘中近代人才群体关系研究”(13JD28)
  • 语种:中文;
  • 页:JXSH201807026
  • 页数:10
  • CN:07
  • ISSN:36-1001/C
  • 分类号:162-171
摘要
湘军集团主要成员之间具有十分牢固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天然的地缘关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绝大多数来自于湖南,尤其是湘乡与新宁更可视为其集聚核心;二是相近的趣缘关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尤其是上层成员多为读书人,而且多讲求理学经世,彼此之间趣味相投;三是紧密的学缘关系,湘军集团成员不仅上层将帅多为师生、同窗,下层官兵中具有这一渊源关系者也为数不少;四是亲密的血缘关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中很多人来自于同一家族,即使来自不同家族,彼此之间也多互相联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彼此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从而形成一支左右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军事政治力量。
        
引文
[1]奚从清.现代社会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冬平,王春秀.社会资本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
    [3]王继平.曾国藩研究(5)[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4]王盾.湘军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5]刘泱泱.湖南通史(近代卷)[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
    [6]王闿运,郭振墉.湘军志湘军志平议续湘军志[M].长沙:岳麓书社,1983.
    [7]胡维革.格致书话[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8](清)赵烈文.熊静居日记[M].清同治六年版.
    [9]王正中,田萍.社会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0]朱东安.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
    [11]熊治祁.湖南人物年谱(2)[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12]向亚云.困不住的曾国藩[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13]张晨怡.清咸同年间湖湘理学群体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14]谢世诚.晚清道光咸丰同治朝吏治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5]黎庶昌.曾国藩年谱[M].长沙:岳麓书社,1986.
    [16]朱东安.晚清政治与传统文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17]熊治祁.湖南人物年谱(3)[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18]季啸风.中国书院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19]王继平.晚清湖南学术思想史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0]刘蓉.刘蓉集(2)[M].长沙:岳麓书社,2008.
    [21]刘蓉.养晦堂文·诗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22]王寿南.中国历代思想家·清(3)[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23]龚书铎.清代理学史(下)[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24]黎庶昌,王定安.曾国藩编年大传[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25]王继平.曾国藩研究(1)[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6]黄顺力.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探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5.
    [27]董蔡时,王国平.胡林翼评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0.
    [28]郭嵩焘.郭嵩焘全集(13)[M].长沙:岳麓书社,2012.
    [29]娄底市政协委员会.历代名人与娄底(军事人物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30]湘军之母罗泽南文史资料专辑[Z].双峰县政协文史委员会,2013.
    [31]黄民文.近代湘中人才群体特征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6).
    [32]谭运良,谭华.曾国藩与湘乡[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3]马平安.晚清殇史:大清王朝灭亡之谜[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34]诰明.鬼才李鸿章[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35]近代史资料编辑部.近代史资料(总第91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6]朱东安.曾国藩传[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
    [37]殷秀军,宿岿岚.曾国藩成大事的三种力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
    [38]熊治祁.湖南人物年谱(5)[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39]萧晓阳.湖湘诗派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40]张佳.晚清轶闻新编[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
    [41]林乾,迟云飞.曾国藩大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42]李连利.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M].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43]邵阳市政协委员会.古今中外宝庆人(上)[M].长沙:岳麓书社,2005.
    [44]万里.湖湘文化辞典(3)[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45]成晓军.曾国藩家族[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46]王勇,唐俐.湖南历代文化世家·四十家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7]胡新生,徐华云,于帆.中华名门才俊·刘氏名门[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5.
    [48]李藻华.娄底湘军史略[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
    [49]胡卫平.湖南历代文化世家·湘乡曾氏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50]徐雁平.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5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22)[M].长沙:岳麓书社,2011.
    [52]曾国藩.曾国藩奏折[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
    (1)对湘军集团人际关系涉及较多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朱东安的《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成晓军的《曾国藩家族》、王盾的《湘军史》、胡卫平的《湖南历代文化世家》等。
    (2)这里的湘乡指曾国藩生存年代的旧湘乡县,包含今双峰、娄底市区、涟源及湘乡一部分。
    (3)对曾国藩与刘蓉初次见面的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说为道光十二年两人于涟滨学院初次见面,一说为道光十四年两人于朱氏家舍初次见面。具体见谭云良的《曾国藩与湘乡》(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页)。这里根据年谱记载而论,见熊治祁《湖南人物年谱(2)》(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34页)。
    (4)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人际关系主要有血缘、地缘、趣缘、业缘关系几种,业缘关系中主要包括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学友关系、主宾关系等。由于湘军集团成员的同事关系——即都属于湘军一员,在《湘军志》《湘军史》等书籍中多有论及,故本文主要从学缘关系——即师生、学友关系角度来进行梳理其业缘关系。
    (5)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包括配偶的血亲如岳父、夫之妹、亲家等,及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如妯娌、连襟等。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包括直系血亲如父母、子女等,及旁系血亲如兄弟、叔伯、侄子、外甥等。
    (6)参见李连利《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左焕奎《左宗棠略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参见《湖南省湘阴郭氏家族史全书(谱牒)》。
    (8)陶澍虽然不是湘军集团一员,但其子陶桄为左宗棠女婿,其女婿胡林翼为湘军重要成员,故其后人亦为湘军集团成员。
    (9)王錱四女许杨昌浚之子杨鸿度,王錱长女许康景晖之子,李续宾子李光久聘钟近衡之女,胡林翼的妹妹嫁左宗棠的侄子;胡林翼季妹嫁罗泽南之子,江忠源侄女嫁刘长佑之子。
    (10)王盾的《湘军史》统计了前、中、后三个时期湘军集团主要成员。湘军前期有:总督曾国藩、左宗棠、刘长佑、杨岳斌、毛鸿宾(湘军幕僚、非湘籍)、劳崇光(湘籍、非湘军出身)、郑敦谨(湘籍、非湘军出身)、骆秉章(与湘军关系密切、非湘籍),巡抚曾国荃、唐训方、刘坤一、江忠源、李续宜、江忠义、田兴恕、刘蓉、郭嵩焘、胡林翼、沈葆桢(湘军非湘籍)、阎敬铭(湘军非湘籍)、李鸿章(湘军非湘籍)、马新贻(湘军非湘籍)、李孟群(湘军非湘籍)、恽世临(与湘军关系密切、非湘籍)、张亮基(与湘军关系密切、非湘籍),提督李朝斌、黄翼升、李成谋、鲍超(湘军非湘籍)、江长贵(湘军非湘籍),兵部尚书彭玉鳞。湘军中期升任总督者有曾国荃、刘坤一、刘岳昭,升任巡抚者有刘振堂、刘典、蒋益澧,另有藩臬15人、提督24人、总兵54人。湘军后期升任总督者有魏光煮、杨昌浚、李兴锐、谭钟麟,升任巡抚者有陈士杰、周开锡、谭继询、游智开、王之春,另升任藩臬16人、道员39人、提督12人、总兵41人。
    (11)根据刘伟《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所载(见该书第60页),同光两朝共有总督、巡抚266人。而据王盾《湘军史》载湘军集团督抚占了40余人,故湘军集团成员所占当时督抚的比例约为六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