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致害侵权责任的再思考——以《侵权责任法》第59条为中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ort Caused by Blood Transfusion——Focusing on the Urdersfarding of Article 59 in Tort Liability Law
  • 作者:焦艳玲
  • 英文作者:JIAO Yan-ling;College of Medical Humanities,Ti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 关键词:血液 ; 产品责任 ; 政策考量 ; 归责原则 ; 发展风险抗辩
  • 英文关键词:blood;;product liability;;policies;;doctrine of liability fixation;;defense of development risk
  • 中文刊名:HBFX
  • 英文刊名:Hebei Law Science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0 10:18
  • 出版单位:河北法学
  • 年:2019
  • 期:v.37;No.307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药品侵权责任研究》(14CFX032)
  • 语种:中文;
  • 页:HBFX201905007
  • 页数:15
  • CN:05
  • ISSN:13-1023/D
  • 分类号:80-94
摘要
以《侵权责任法》第59条为中心,学界对于血液致害的侵权责任存在截然不同的解读。血液不是产品,也不是准产品。在第59条下血液与医疗产品适用相同的侵权判定规则,但血液并不因此准用整套产品责任规则。血液致害的侵权规则设定,在根本上是政策考量与抉择问题。若将损害的救济与预防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则对血液致害适用严格责任具有正当性。第59条所称血液"不合格",应解释为只要造成损害即可成立,且责任认定中排除发展风险抗辩的适用。此种极为严厉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对血液提供机构和医疗机构不公,但在风险分散性社会化救济机制有效建立起来之前,这是实现受害者救济这一必须完成之目标的无奈选择。
        There ar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bout the liability caused by blood transfusion,focusing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article 59 in Tort Law. The blood is not a product,nor is it treated as a product. The blood and medical products share common rule under the article 59,but this doesn't mean that all rules of product liability apply to the blood. It ' s a problem of interest balancing in essence. Strict liability is reasonable if compensation and prevention of damages are taken as the primary factor considered. Disqualification of blood should be defined as resulting in damage.Defense of development risk doesn 't apply. The stern liability seems unjust,while there is no other better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beside this before effective riskspreading mechanism is set up.
引文
[1]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下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13.
    [2]杨立新,杨震.有关产品责任案例的中国法适用[J].北方法学,2013,(5):12.
    [3]梁慧星.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J].法商研究,2010,(6).
    [4]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法律出版社,2003.148.
    [5]刘李栋.浅谈血站在无过错输血感染中的法律责任及其补偿机制[J].中国输血杂志,2011,(4):360.
    [6]吴向军.论医院为患者所输血液的法律属性[J].河北法学,2002,(5).
    [7]李雯静.论输血及血液制品感染的侵权责任[J].时代法学,2014,(4).
    [8]梅瑞琦,张里安.美国法上输血感染病毒案件判决之评析[J].私法研究,2014,(1).
    [9]美国法律研究院.肖永平,龚乐凡,汪雪飞译.肖永平审校.侵权法重述第三版:产品责任[M].法律出版社,2006.392-393.
    [10]Marc A.Franklin,Tort Liability for Hepatitis:An Analysis and a Proposal,24 Stan.L.Rev.439(1972).
    [11]王竹.论医疗产品责任规则及其准用[J].法商研究,2013,(3).
    [12]侯国跃.输血感染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求偿机制[J].社会科学,2014,(2):95.
    [13]杨立新.论医疗产品损害责任[J].政法论丛,2009,(2).
    [14]赵梦.关于我国输血感染损害责任的反思[J].医学与法学,2015,(4).
    [15]杨立新.有关产品责任案例的亚洲和俄罗斯比较法研究[J].求是学刊,2014,(2).
    [16]赵明非.输血感染侵权归责原则之反思[J].郑州大学学报,2015,(2).
    [17]董春华.输血致害责任举证规则实证研究[J].法学论坛,2015,(5):124.
    [18]杨立新.侵权责任法[M].法律出版社,2011.437.
    [19]Richard Goldberg.Paying for Bad Blood:Strict Product Liability after the Hepatitis C Litigation[J].10 Medical Law Review 165(2002).
    (1)学者在探讨血液致害的归责原则问题时,有时使用严格责任、有时使用无过错责任的概念。严格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学者对二者作出严格区分。二者最大的特点均是不以过错作为侵权责任的成立要件,故在不很严格的意义上,严格责任大概等同于无过错责任。在产品责任领域中,严格责任是更为普遍的表达。本文统一采用严格责任的概念。
    (2)医学上将病原体侵入至机体产生可检测到病原体标识物的期间称为“窗口期”。不同病毒的窗口期长短不一,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的窗口期分别为25天、59天和11天。
    (1)关于血液与产品关系的讨论很早就开始了,早期相关论述参见丁俊峰:《对产品责任法中“产品”的再思考》,载《法学》2001年第1期;吴向军:《论医院为患者所输血液的法律属性》,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5 期。
    (2)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血液制品有: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Ⅷ、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
    (3)《药品管理法》第101条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1)在血液价格的构成中,包括血站采集血液和加工制备的成本,以及医院对血液进行储存处理的成本,其中并不包含加价的成分。
    (1)Perlmutter v. Beth David Hospital,123 N. E. 2d 792(N. Y. 1954).
    (2)Cunningham v. MacNeal Memorial Hosp.,-Ill. App. 2d-,251 N. E. 2d 733(1969).
    (1)按照梁慧星教授的观点,第59条尽管将医疗产品和血液合并在一起规定,但其共性仅限于受害者对索赔对象的自由选择与程序权利,在实体归责原则上则仍旧各自独立,即医疗产品适用无过错原则,血液适用过错责任。
    (1)有学者运用案例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比了《侵权责任法》生效前后关于血液致害类案件的判决,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这部法律实施前还是实施后,法院对于过错责任原则的援用比例,都远远高于其他归责原则。参见董春华:《输血致害责任举证规则实证研究》,载《法学论坛》2015年第5期。
    (2)如梁慧星教授、董春华教授的观点。
    (3)如侯国跃教授的观点。
    (1)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二次)》第402条注释项K指出:在现有的人类知识水平下,存在着一些产品,制造商难以保证这些产品相对于消费者的预期目的和通常用途而言完全安全,尤其在医药领域,这种情况更为普遍。那些对社会极为有用但又无法克服其内在风险的产品,如药品等,只要被适当制备,并有适当警示和指示,就不能认为其具有缺陷或不合理危险,由此造成使用者不幸的后果,生产者将不承担严格责任。
    (1)杨立新教授指出:在确定血液感染案件的法律适用时,尽管适用《侵权责任法》第59条,但医疗产品损害责任属于产品责任的特别法,原则上应当以《侵权责任法》第41条至第43条规定的产品责任一般规则为指导。参见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法》,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326-327页。
    (1)对于该条的意涵,张新宝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销售者的直接责任(表面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而销售者的最终责任则是一种过错责任。参见张新宝:《侵权行为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3-404页。
    (1)目前我国关于临床用血的质量标准,主要是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01)。
    (1)Scholten V. Foundation Sanquin of Blood Supply,H/98. 0896(3 February 1999,County Court of Amsterd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