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人性根基与文明形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媛媛 ; 张建光
  • 关键词:马克思 ; 科技批判 ; 人与科技 ; 工业文明
  • 中文刊名:JXSH
  • 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大连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5-07-15
  • 出版单位:江西社会科学
  • 年:2015
  • 期:v.35;No.344
  •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中的科技生态化研究”(W2014346);; 大连民族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生态文明视野下科技创新问题研究”(20150327);; 大连民族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
  • 语种:中文;
  • 页:JXSH201507006
  • 页数:7
  • CN:07
  • ISSN:36-1001/C
  • 分类号:36-42
摘要
科学技术与"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哲学的两大关键词,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意蕴。马克思联系人的本质看待科学技术的本质,积极肯定科学技术是历史性的革命力量,对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表现持肯定性评判。与此同时,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进行了现实的、具体的批判,这种批判思想渗透在其新世界观思想的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背景下全面、具体、现实地考察科学技术,这种批判既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批判,也是对工业文明人与科技关系的全面反思,这两方面相互依赖,密不可分。从文明形态视角揭示科技异化的根源,不是否定马克思科技异化的资本主义根源,而是从更深、更广的层面理解马克思的科技批判思想。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江涛.科学的价值合理性——一种主体实践的认识论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李桂花.科技的人化——对人与科技关系的哲学反思[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德)于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李黎,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7]辛慧丽.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及其伦理思想[J].理论学刊,2011,(10)
    [8]乔瑞金.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朱志焱,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4]余艳.关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解读[J].理论学刊,2014,(8).
    [15]王祥.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与当代中国现代性构建[J].求实,2014,(3).
    [16](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