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时期的柏文蔚与蒋介石——以台北“国史馆”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Bai Wenwei and Chiang Kai-shek during Northern Expedition——Based on Archives of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in Taipei
  • 作者:孙彩霞
  • 英文作者:Sun Caixia;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关键词:北伐战争 ; 柏文蔚 ; 蒋介石 ; 国民党 ; 第33军
  • 英文关键词:the Northern Expedition;;Bai Wenwei;;Chiang Kai-shek;;Kuomintang;;the 33rd Army
  • 中文刊名:JLSY
  • 英文刊名:Military History Research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1-20
  • 出版单位:军事历史研究
  • 年:2019
  • 期:v.33;No.135
  • 语种:中文;
  • 页:JLSY201901004
  • 页数:11
  • CN:01
  • ISSN:10-1590/E
  • 分类号:63-73
摘要
北伐战争时期,蒋介石对柏文蔚组建第33军既支持又干预,但支持是主要的。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柏文蔚因提议被拒而中途离会并将此事报告给蒋介石。合肥被北洋直鲁军围困时,柏文蔚固守此地,得到蒋介石的支持和嘉奖。在鲁南滕县、临城的拉锯战和反攻徐州的战役中,柏文蔚与蒋介石之间的嫌隙逐步加深并最终公开化。此后,为结束宁汉对立,柏文蔚电催蒋介石离职下野而招蒋嫉恨,被其撤去军长一职;为了结束蒋介石下野后国民党内出现的混乱局面并完成北伐,柏文蔚又积极拥护其复职。北伐战争时期柏文蔚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矛盾复杂,放任与制约,默契与分歧,拥戴与反对,多重交叉,对北伐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During the Northern Expedition,Chiang Kai-shek supported but also interven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33 rd Army by Bai Wenwei.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econd Central Committee of Kuomintang,Bai left early because his proposal was rejected and it was reported to Chiang. When Hefei was besieged by the Beiyang Army,Bai tenaciously defended it,thereby receiving support and recognition from Chiang. In the tug of war in Teng County and Lincheng in Southern Shandong and the counter-attack on Xuzhou,the estrangement between them gradually deepened and eventually became public. Afterwards,in order to put an end to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s in Nanjing and Wuhan,Bai urged Chiang to retire from office and thus incurred hatred from Jiang,resulting in his being removed from the post of army commander. In order to end the chaos within KMT after the retirement of Chiang and to ensu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Northern Expedition,Bai actively supported the restoration of Chiang.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i Wenwei and Chiang Kai-shek during that period cast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process of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引文
(1)《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80200-00020-041。
    (2)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等:《柏文蔚文集》,合肥:黄山书社,2011年,第466页。
    (3)《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80200-00026-047。
    (4)《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80200-00026-047。
    (5)《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80200-00016-048。
    (1)《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80200-00026-048。
    (2)《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90300-00001-094。
    (3)《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70100-00001-005。
    (4)《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20100-000025-069。
    (5)《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80200-000024-016。
    (6)《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80200-000024-016。
    (7)《三十三军攻克定远之经过·柏文蔚在特别党部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民国日报》1927年9月24日,第4版。
    (1)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300页。
    (2)《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10200-0006-049。
    (3)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等编:《柏文蔚文集》,第467页。
    (4)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等编:《柏文蔚文集》,第467页。
    (5)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第301页。
    (6)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第301-302页。
    (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43页。
    (8)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面会资料》上册,第302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下),第811页。
    (2)《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30100-00001-103。
    (3)《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20100-00025-069。
    (4)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等:《柏文蔚文集》,第467页。
    (1)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等:《柏文蔚文集》,第463页。
    (2)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等:《柏文蔚文集》,第463页。
    (3)《江北逆军败退如灰》,《民国日报》1927年4月17日,第3版。
    (4)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北伐阵中日记》,章伯锋等:《近代稗海》第14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36页。
    (5)章伯锋等主编:《近代稗海》第14辑,第236页。
    (6)叶开鑫本为湘军总司令,北伐军攻克武汉后,率部投身北伐军,该部被改编为新编第5军,叶任军长。1927年3月24日,蒋介石命令“新编第五军叶军长所部,着归柏军长指挥”。4月28日,叶部改番号为第44军。
    (7)《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90101-00002-148。
    (8)《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10100-00007-062。
    (1)岳相如部此时因人数不足,尚未编成师。
    (2)章伯锋等主编:《近代稗海》第14辑,第238页。
    (3)《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90300-00001-119。
    (4)章伯锋等主编:《近代稗海》第14辑,第243页。
    (5)章伯锋等主编:《近代稗海》第14辑,第263页。
    (6)章伯锋等主编:《近代稗海》第14辑,第279页。
    (7)《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90101-00007-025。
    (1)《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90101-00007-025。
    (2)章伯锋等:《近代稗海》第14辑,第274页。
    (3)《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90101-00007-026。
    (4)章伯锋等:《近代稗海》第14辑,第322页。
    (5)《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90101-00007-026。
    (6)陈训正:《国民革命军战史初稿》第1辑第3卷,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藏,第105页。
    (7)贺耀组第40军本来是奉蒋介石命令集结于徐州,转车南下时,途中接王天培电请援助,随停止南撤,协助反击。
    (8)章伯锋等:《近代稗海》第14辑,第394页。
    (1)章伯锋等:《近代稗海》第14辑,第406页。
    (2)《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80200-00026-063。
    (3)章伯锋等:《近代稗海》第14辑,第417页。
    (4)张景周、程华亭:《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始末记》,安徽省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第20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28页。
    (5)《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80200-00026-063。
    (6)《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80200-00026-063。
    (7)张景周、程华亭:《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始末记》,安徽省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文史资料》第20辑,第128页。
    (1)张景周、程华亭:《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始末记》,安徽省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第20辑,第129页。
    (2)柏文蔚:《五十年经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总40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7页。
    (3)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等:《柏文蔚文集》,第468页。
    (1)《三十三军柏文蔚等电》,《民国日报》1927年12月28日,第4版。
    (2)《柏文蔚来沪后活动》,《民国日报》1927年12月1日,第1版。
    (3)黄自进等:《蒋中正总统五记·困勉记》(上),台北:“国史馆”,2011年,第131页。
    (4)《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90300-00001-198。
    (5)《筹笔---北伐时期》(六),台北“国史馆”藏:典002-090300-00002-138。